1860圓明園大劫難|漂洋赴華(3)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3)

這個小事件很能說明蒙託邦將軍好發火的脾氣。這位騎兵軍官非常看重自己的身份所應享有的尊敬和特權。人們為此替他惋惜,因為在錫蘭停留畢竟是美妙的。他在《回憶錄》中,對此事件隻字不提。相反,卻對島上自然風光之美讚不絕口。他遺憾自己不是墨客騷人,未能賦詩吟頌。

然而,他還是描寫道:“在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上,蔚為奇觀地生長著幹姿百態的樹木,如椰子、菠蘿、香蕉、肉桂及其他數以千計的樹種,有的甚至將根部深扎於海中。這片繁茂的草木,構成一幅美妙的畫面。”而埃裡松對這塊“人間天堂”之“奇觀”,也不乏讚美之情。

在錫蘭,蒙託邦將軍從來自香港的英文報刊上獲悉一個悲傷的消息:駐交趾支那的法軍工兵中校戴魯萊被炮彈炸成兩段而身亡。其侄子保羅恭敬地將彈片妥為保存,以示悼念;保羅是第三共和國著名政治家、愛國詩人,創建愛國者聯盟,著有《戰士之歌》等。蒙託邦將軍十分喜歡這個軍官,因此說在“遠征”籌備及計劃在上海建大型軍用倉庫方面,失去了一個“極為寶貴的助手”。

蒙託邦將軍一行在“復仇女神”號之後搭乘的是“恆河”號。照埃裡松說來,這是一艘醜陋的小船,建造粗劣,設計糟糕,通風太差,看上去笨拙不堪,活像一口大棺材。而且“恆河”號經不起風浪。這在孟加拉灣是令人懊惱的,因為這個海灣“通常總是浪急波湧,以致我們的小船即便停泊避風也仍在左右搖擺、前後顛簸,好比杜伊勒利公園水池上一個棒子殼,到了海面上則更是胡亂晃盪”。

再者,從貨艙裡冒上來一股經久不散的噁心氣味,令人倒胃口,處於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之中。大家都感到很不舒服,但誰也猜不透原因。那麼究竟什麼緣故呢?原來這艘地獄般的“恆河”號上,直至艙口都塞滿了運往中國的鴉片箱子!這一發現使我們的紀實作者埃裡松憤慨不已:“我們被包圍在令人厭惡的黏糊糊的東西中,船上攜帶著瘋狂、罪惡與死亡。但這批貨物價值連城,意味著仁慈的英吉利將收穫鉅額的英鎊。”

我們在馬來西亞北端檳榔嶼作短暫停留,觀賞茂盛的草木。然後穿過隔開馬來亞半島和蘇門答臘島的馬六甲海峽,成群結隊的“鼠海豚、鯊魚和會把海水吹得老高的海豚陪伴著我們”(蒙託邦語)。

2月16日到達新加坡。在新加坡,蒙託邦將軍對英駐軍當局沒什麼可抱怨的了。他一到達,禮炮鳴響,部隊夾道歡迎,總督府邸由他支配。總督確實不在,正外出視察。對方告知將軍,因有老虎出沒,城中不太安全……人家果然給他看了一隻死虎,體型頗大,是前夜在不遠處被擊斃的。埃裡松則斷言有幸親眼見過一隻活虎,很漂亮,關在籠子裡,也是頭天夜裡在不遠處捕獲的。

(未完待續)

《1860:圓明園大劫難》法國作家筆下的歷史。本書從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寫起,敘述了英法兩國任命將領、籌劃“遠征”、漂洋赴華、途經香港、抵達上海,進而攻佔大沽炮臺、入侵北京的戰爭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以戰爭親歷者的日記和回憶錄為依據,描繪了英法聯軍官兵貪婪地搶奪圓明園中的奇珍異寶,無情地破壞華麗輝煌的宮殿,最終在熊熊烈焰中將這座舉世無雙的御苑毀為廢墟的情景,以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展現了一幕真實而又觸目驚心的歷史。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圓明園遺址公園南門西側清史書店”購買《1860:圓明園大劫難》。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3)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