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真的反感績效考核?反感的是那不遵從人性的套路!附解決方案

案例

某企業經營多年,其它方面還不錯。但有個問題比較嚴重,就是員工懶散、沒有目標,做事拖拉、工作效率低,而且部分管理崗的員工也是這樣。老闆想了很多辦法去改善。比如:辭退一些老員工招新員工,新員工剛來雖然業務能力欠缺,但勝在勤快吃苦耐勞。可是轉正沒多久新員工也逐漸和老員工一樣做事拖拉起來。老闆一想不對勁,決定要對員工進行考核。就引進了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KPI),如下圖:

員工真的反感績效考核?反感的是那不遵從人性的套路!附解決方案

某企業部門高管工資考核方案

由於企業之前採用的固定工資的,推行KPI考核時,就在員工現有工資基礎拿出20%,做為績效工資。擔心員工有意見,企業也追加10%給做績效工資。

員工新的工資結構:

工資=原有固定工資×80%+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原有固定工資×30%×考核係數

考核係數:各指標的考核得分乘以權重相累加除以100

KPI開始實行,還有一些效果。過了幾個月,員工又逐漸變回老樣子。為什麼呢?

就以上圖這個銷售部經理為例,之前這個經理工資構成是:底薪8000元+年終分紅。做KPI後變成:底薪6400元+績效工資2400元,做考核時企業是這麼想的:我給你加了800元。但是也要對你提出更高的要求,結果這個銷售經理他的工資幾乎不可能達到8800,拿個8100~8500左右,可是企業覺得你也不吃虧,因為比過去還多得了幾百塊。很多企業都是這樣認為的,剛開始的時候員工還能接受,畢竟比原來多拿幾百塊也可以。可是過了幾個月之後,員工就覺得不對勁,認為企業老是扣我的錢,員工會有很多的反彈、不滿。逐漸又開始懶散、拖拉。

  • 結語:幹同樣的活,老闆多付了工資,員工還對企業不滿。
員工真的反感績效考核?反感的是那不遵從人性的套路!附解決方案

KPI模式為何廣泛遭遇員工的不滿?

馬雲曾經說過:考核用的是KPI,但衡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KPI只是考核的一種工具,並非考核的根本。大家千萬不要將考核與KPI劃等號,以為做了KPI,就是在推進考核。只有KPI的考核,不僅達不到考核的目標,反而引起員工的抱怨、不滿,最後無功而疾、流於形式、半途而廢!

主要有以下五個原因:

  1. 考核應以數據為導向(客觀事實),評分以行為表現為導向(主觀印象)。
  2. KPI給了員工高要求、高目標,卻沒有給予員工相應的高激勵。
  3. KPI的著眼點是老闆的利益訴求,但忽視了員工的人性需求。
  4. KPI是綜合績效評價,並不適合用作利益驅動,因為它未顧及員工與老闆的利益平衡。
  5. KPI向外表現強勢、向內則力度不足,無法調動員工的自主工作狀態。

如何改善?

後來我們和企業老闆推薦了KSF績效全薪酬模式,如下圖:

員工真的反感績效考核?反感的是那不遵從人性的套路!附解決方案

KSF方案是寬幅薪酬設計,即80%績效工資+20%底薪

方案落地幾個月後,不但員工工作效率大幅,工資比過去提升許多,企業的利潤也有了大幅的增長。

歡迎關注王老師:135-3955-7608共同探討企業員工激勵、薪酬設計、績效考核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1、從思維的層面來看,KSF強調的是利益平衡、打造利益共同體,將老闆要的績效與員工要的薪酬進行融合和平衡。

2、從理念的層面來看,KSF強調激勵重於考核,考核是為激勵服務的,因為員工更需要激勵、不喜歡考核,這是人性所在。當然,如果光有激勵沒有考核,激勵也行不通。

3、KSF將員工的人性與老闆的需求進行了高度的整合,將薪酬與績效融合成為一個系統,引導員工一邊努力給自己加工資,一邊為企業創造價值與增值。

員工真的反感績效考核?反感的是那不遵從人性的套路!附解決方案

員工心聲:KPI考核時並不是不努力,也不僅是高目標、高要求;KPI考核係數是一個綜合在一起的數值,要把每項都做好才能拿到高係數,壓力大。而且就算做的好的指標,因為考核係數是綜合在一起的,並不能很直觀的感覺到,做的好的指標有多少激勵,感覺不到所以就沒有動力。

KSF把每一項K指標都獨立列出來了,員工也許不能一下把所有指標都提升,但可以先提升其中幾個K指標,逐步的把所有指標提升起來。每提升1項指標都能夠明確的知道,能獎多少錢。員工的動力也就大了,執行力就變強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老闆要先懂得利他,員工要學會共贏。讓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才能賺到更高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