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何為第八類藝術?

1911年意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喬託·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卡努杜認為,電影融合了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把靜的藝術和動的藝術、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造型藝術和節奏藝術綜合在一起。但電影不能聞,更不能吃,雖說現在也有配上了動感座椅和氣味劑的觀影體驗,但電影終究是不適合品嚐的藝術。而茶席藝術在綜合了之前的七大藝術之後,還能夠完成一杯色、香、味、意千變萬化的茶湯供君欣賞品味。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茶席藝術是因茶而生的。茶,在一切優秀的物質功能之上,還是一種能夠慰藉人類心靈的逸品。我們應該達成共識,茶文化的審美品格是至高的。茶,是一種可供無限審美的載體。而這種美,要通過茶文化藝術得以呈現。茶席藝術正是茶文化藝術呈現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茶文化藝術需要空間和時間來承載。一個茶盞作為一個微型的空間承載了一種叫做茶的液體,而這茶與茶盞以及相關的器用、風物在方寸的格局之間成為具有獨特審美的茶席藝術。不僅如此,當其他藝術種類,比如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劇、電影、詩歌等與時間融合,並最終由人的力量融入茶席時,“第八類藝術”就轟然而至,目擊而存焉!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茶席藝術的構成要素

茶席藝術在空間上的構成要素分為十種:茶、茶器、茶人、鋪墊、背景、掛畫、插花、焚香、擺件、茶食。

這十種要素中,茶、茶器、茶人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核心要素,只要這三者齊備就可以構成茶席。和諧的茶席藝術是茶與人、茶與器、器與人三者關係的完美融合,人的情感與思想訴諸茶與器,達到“遊於藝”的境界。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鋪墊、背景、掛畫三個要素其實是構成茶席垂直的兩個面,空間藝術的營造,這三個要素很重要。插花、焚香、擺件、茶食四個要素都是在席面上的,分別是茶席上除了茶以外的“色、香、形、味”。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茶席藝術案例賞析

《小徑分岔的花園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構思

用茶席藝術表達一種由文學建立的人類情感與思想的同構,向阿根廷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壇公認的文學大師博爾赫斯致敬。(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翻譯家)《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其1944 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也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茶品

西湖龍井、玫瑰花、茉莉花、黃菊花、檸檬,自由組合。

器具

鏡子,半透明玻璃大碗,玻璃公道杯3 ~ 5 個,玻璃茶盞5 ~ 7個,青瓷水壺,勺,茶巾,茶漏。

插花

拋灑的花朵,紅色、粉色花朵,茶花、海棠、櫻花、梨花、桂花、康乃馨皆可,如遇木棉花最佳,木棉是阿根廷國花,花色鮮紅如血。

音樂:吉納斯特拉《阿根廷舞曲》

吉納斯特拉(1916—1983),阿根廷音樂家,是與博爾赫斯同時代的人物。他的創作從早期的客觀民族主義到中期的主觀民族主義,再到晚期的新古典主義與表現主義的融合。雖然每一時期都有其特殊手法,但概括地說,吉納斯特拉會在其作品中運用極富色彩性的樂句及具有能量的民族主義風格,並且經常使用高卓及印第安地區的民族音樂。

作品解讀

1. 時間與空間

博爾赫斯採用時間和空間的輪迴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轉換、幻想和真實之間的界限連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時存在、象徵和符號的神秘暗示等手法。

“時間”不僅是博爾赫斯小說的一個重要題材,也是他最常用的一個手法。與人們通常理解的時間不同,博爾赫斯發明了一種“時間的分岔”:如果時間可以像空間那樣在一個個節點上開岔,就會誕生“一張各種時間互相接近、相交或長期不相干的網”。博爾赫斯很推崇時間的重複和循環,他說:“在永生者之間,每一個舉動(以及每一個思想)都是遙遠的過去已經發生過的舉動和思想的回聲,或者是將在未來屢屢重複的舉動和思想的準確預兆。經過無數面鏡子的反照,事物的映像不會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的轉瞬即逝。”他說道:“時間是永遠交叉著的,直到無可數計的將來。在其中的一個交叉裡,我是您的敵人。”

作為一生致力於文學和秩序的迷宮締造者,博爾赫斯知道,沒有什麼是堅如磐石的,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們的責任就是建造,彷彿磐石就是流沙。茶席是建立在這樣的時空秩序上的一次再現。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2. 照見自我

我一直希望做一個人“進入”茶席的作品。鏡面席地而設,茶主人泡茶,茶客人喝茶,都能夠照見自己的形象。可以理解為一種通過茶的行動對心靈的觀照、自省,完成在一種特殊時間和空間中對自我的突然認識。這與禪宗通過茶的修行法門有共同性。如果我更有勇氣,就應該把茶席上的所有鏡面都擊碎,那樣,就會出現無數個“自我”或外物的鏡像,表現一個更加多維度的時間與空間。另外,吉納斯特拉時而怪異、時而抒情的《阿根廷舞曲》也會幫助茶人思考。至於茶湯的滋味、香氣,同樣也是一個未知數,由西湖龍井作為茶世界的主人,可以隨意調配各種花茶茶湯品飲。“感官像鮮花般綻放”。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3. 詩意

花園、謎語、時間、迷宮、鏡子是博爾赫斯作品不朽的意象。這樣的意象是詩的意象,也成為茶席設計的意象。

此外,“花園路徑”是一個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現象的術語,是語言處理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暫時歧義。花園路徑是故意違反人們已經習慣的語法、語義和邏輯知識,省掉句中某些實時加工過程中的某些部分而產生的局部歧義。而整個句子其實是沒有歧義的。人們偏向於對歧義句進行最容易接受的解讀。然而那種人們不願意接受的解釋才是句子的正確解讀。這類歧義現象會對語言的處理過程造成較大的困難。在漢語中也存在花園路徑現象的句子。

以上內容源自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茶席藝術》。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預告:第八類藝術,靈魂歇腳的最佳去處——《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主講嘉賓:潘城

活動時間:2018年9月7日(週五) 19:00~21:00

地點:志達書店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近政肅路)

主辦方:中國農業出版社、志達書店

預告|第八類藝術——《茶席藝術》讀書分享會

潘城 浙江嘉興人,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執行秘書長,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系副主任,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茶空間設計師、茶藝術策展人、作家。致力於茶文化的文學藝術研究、藝術呈現以及國際傳播。出版作品《一千零一葉:故事中的茶文化》《茶書畫》《人間仙草》等。曾參與主創大型茶文化舞臺藝術呈現《中國茶謠》,執行導演大型茶文化話劇《六羨歌》,參與策劃的美國紀錄片《中國茶:東方神藥》獲六項艾美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