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咖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多重身份:

清晨,它是喚醒大腦的一杯溫暖的飲料。深夜,它是助我們伏案工作的興奮劑。週末,它是幫助我們轉換心情的一股清香。而在職場,它也可以是活躍氣氛的催化劑。

有時,咖啡也能成為生活的主角:研磨、注水、燜蒸到萃取結束,我們都懷著虔敬、嚴謹的心態,去認真辨別它味覺上細膩的變化。

無論是作為暖場的配角,還是受食客們尊重的花旦,咖啡皆能遊刃有餘。而這,也是讓咖啡變得有趣的地方。我們如何對待咖啡,亦能折射我們如何對待生活。在不經意間,咖啡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分享,

是咖啡儀式的永恆主題


最初,對手衝咖啡產生深刻印象,是因為日本電影《海鷗食堂》。

女主角失去了自己最喜歡的寵物貓,母親又在一年前出車禍去世。於是,她在芬蘭獨自生活,並開了一間日式食堂。

女主「賣」出的第一份食物,就是咖啡:

她用電動磨豆機研磨好豆子,再拿起放在灶臺上的手衝壺,慢條斯理地做好咖啡後,再用簡約的器皿裝好牛奶、方糖,一併送到顧客面前。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後來,一個芬蘭人又一本正經地向她傳授讓咖啡好喝的獨門秘訣。這秘訣是這樣的:把咖啡粉導入漏斗後,用手輕輕觸碰咖啡粉,默唸:Kopi Luwak(貓屎咖啡)。

女主嚐了嚐他做的咖啡,覺得確實好喝,而這個芬蘭人卻告訴她:“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看來,讓咖啡好喝的秘訣,並不那句Kopi Luwak,而是分享。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分享,是咖啡的永恆儀式。道長曾寫過一篇文章,講述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分享儀式:

首先,他們會在你面前現炒生豆,是的,真是把生豆當著客人的面倒進鐵盤,用炭火輕輕焙炒。這可以想像,如此絕無僅有地由頭開始,你對咖啡香氣的領會將是何等圓滿。那股輕煙由淡轉濃,至爐火處漸漸向四周輻射。這杯咖啡未曾真個入口,便已叫人自醉。 但下一個步驟卻又再度拉遠了它和其他一切咖啡飲用方式的距離,那便是磨豆了。嚴格地講,這不是磨豆,是杵豆。因為他們會把炒好的豆子倒進一個窄口高身的石臼裡,然後用一根木杵插進臼口杵打咖啡。 令人尷尬的是沖泡這最後一環,竟然顯得有些反高潮。因為埃塞俄比亞人還真是“煮”咖啡,磨好的咖啡豆直接丟進壺裡泡煮而且,他們還要將咖啡倒出壺口,然後回灌壺中再煮,而且反覆再三。

但是,這套儀式在如今看來,可以說是問題重重,甚至毀壞了咖啡的風味:

  • 用鐵鍋烘焙豆子,不會導致一部分烘焙過度,另一部分卻烘焙不到位嗎?

  • 烘焙好後就迅速研磨,咖啡沒經過養豆期,不會影響咖啡風味的發揮嗎?

  • 用鍋煮咖啡粉,不會導致萃取過度,丟失咖啡的風味嗎?

然而,這些問題對埃塞比亞人來說,可能都不重要。因為,重要的是能有一個儀式,讓一群好友圍坐在一起,花上一兩小時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咖啡的味道,只是點綴,因為要緊的,還是在咖啡香氣的氤氳下,一群快樂的人。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與陌生人共享咖啡香氣,

竟會如此讓人心動


現在,人們對咖啡可以說是越來越講究了。就像《海鷗食堂》,咖啡,不再是一個用於暖場的配角,而是受食客們尊重的花旦。

而這,這讓我想起自己幾年前在香港探咖啡店的經歷。

在錯綜複雜的旺角,想找一家小咖啡店其實不太容易。

當時,我的線索是我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上班族。禁菸令下,他站在隱蔽的路口,一手端著美式咖啡,一手抽著煙,享受午後的的美妙時刻。我指著他手上的紙杯,用蹩腳的粵語問他這家咖啡店在哪。描述路徑之後,我仍一臉困惑,於是,他索性滅掉手中的煙,直接帶我們去。

咖啡店面積很小,但是咖啡師卻很多。這家店不提供wifi,卻仍吸引了很多文字工作者來這裡辦公,狹小的空間杯塞得滿滿當當,卻沒有人大聲說話。當時,正值夏季,最受歡迎的還是阿芙佳朵——一份香草冰淇淋,淋上雙份意式濃縮。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精品咖啡也同樣受人歡迎。當時我並不懂咖啡,不知道該怎麼選,咖啡師就帶我們來到擺著精品咖啡的貨架前,向我們描述這幾款豆子的風味和產地信息。為了能讓我們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他還讓我們拿起包裝袋,透過出氣閥一個一個地聞咖啡的幹香。

我們選好豆子之後,咖啡師利索地研磨豆子,並讓我們再次品鑑咖啡粉的幹香。隨後,不慌不忙地用手衝壺萃取咖啡。

整個過程中,店裡人頭攢動,不斷有人進來購買外帶咖啡。可是,咖啡師卻慢條斯理、有條不紊地為我們展示製作咖啡的整個過程。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人們在咖啡店進進出出,購買咖啡的人來自不同環境,從事不同的工作。可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卻有了一個共同身份:咖啡愛好者。

而正因如此,在那個燥熱的午後,我突然發現,原來咖啡店不只是一個販賣空間的場所。與其他顧客共享咖啡的香氣,與咖啡師分享咖啡的美學和儀式感,豈不妙哉?

分享,是咖啡亙古不變的內核。當我們用一種更認真甚至嚴謹的態度對待這種樸素的飲料,收穫的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還是一種更大的歡愉。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夏奇索水洗:

一杯柑橘調的明媚果茶


本期看理想咖啡訂閱計劃的主角夏奇索,來自咖啡的故鄉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樂於分享咖啡,亦珍惜咖啡種植技藝。直到今天,為了守護咖啡的秘密,人們仍不願公開這片沃土上豐富的咖啡樹種,並將其統稱為「原生種」。

夏奇索,正是這種「原生種」。

超過兩千米的高海拔下的陽光雨露,使這支豆子帶有怡人的柑橘香氣。水洗處理與淺烘焙,讓咖啡口感更加乾淨,就像一杯純淨且層次豐富的茉莉花果茶,清爽而透亮。

別人泡的咖啡,總是更好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