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咖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多重身份:

清晨,它是唤醒大脑的一杯温暖的饮料。深夜,它是助我们伏案工作的兴奋剂。周末,它是帮助我们转换心情的一股清香。而在职场,它也可以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

有时,咖啡也能成为生活的主角:研磨、注水、焖蒸到萃取结束,我们都怀着虔敬、严谨的心态,去认真辨别它味觉上细腻的变化。

无论是作为暖场的配角,还是受食客们尊重的花旦,咖啡皆能游刃有余。而这,也是让咖啡变得有趣的地方。我们如何对待咖啡,亦能折射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在不经意间,咖啡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分享,

是咖啡仪式的永恒主题


最初,对手冲咖啡产生深刻印象,是因为日本电影《海鸥食堂》。

女主角失去了自己最喜欢的宠物猫,母亲又在一年前出车祸去世。于是,她在芬兰独自生活,并开了一间日式食堂。

女主「卖」出的第一份食物,就是咖啡:

她用电动磨豆机研磨好豆子,再拿起放在灶台上的手冲壶,慢条斯理地做好咖啡后,再用简约的器皿装好牛奶、方糖,一并送到顾客面前。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后来,一个芬兰人又一本正经地向她传授让咖啡好喝的独门秘诀。这秘诀是这样的:把咖啡粉导入漏斗后,用手轻轻触碰咖啡粉,默念:Kopi Luwak(猫屎咖啡)。

女主尝了尝他做的咖啡,觉得确实好喝,而这个芬兰人却告诉她:“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看来,让咖啡好喝的秘诀,并不那句Kopi Luwak,而是分享。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分享,是咖啡的永恒仪式。道长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分享仪式:

首先,他们会在你面前现炒生豆,是的,真是把生豆当着客人的面倒进铁盘,用炭火轻轻焙炒。这可以想像,如此绝无仅有地由头开始,你对咖啡香气的领会将是何等圆满。那股轻烟由淡转浓,至炉火处渐渐向四周辐射。这杯咖啡未曾真个入口,便已叫人自醉。 但下一个步骤却又再度拉远了它和其他一切咖啡饮用方式的距离,那便是磨豆了。严格地讲,这不是磨豆,是杵豆。因为他们会把炒好的豆子倒进一个窄口高身的石臼里,然后用一根木杵插进臼口杵打咖啡。 令人尴尬的是冲泡这最后一环,竟然显得有些反高潮。因为埃塞俄比亚人还真是“煮”咖啡,磨好的咖啡豆直接丢进壶里泡煮而且,他们还要将咖啡倒出壶口,然后回灌壶中再煮,而且反覆再三。

但是,这套仪式在如今看来,可以说是问题重重,甚至毁坏了咖啡的风味:

  • 用铁锅烘焙豆子,不会导致一部分烘焙过度,另一部分却烘焙不到位吗?

  • 烘焙好后就迅速研磨,咖啡没经过养豆期,不会影响咖啡风味的发挥吗?

  • 用锅煮咖啡粉,不会导致萃取过度,丢失咖啡的风味吗?

然而,这些问题对埃塞比亚人来说,可能都不重要。因为,重要的是能有一个仪式,让一群好友围坐在一起,花上一两小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咖啡的味道,只是点缀,因为要紧的,还是在咖啡香气的氤氲下,一群快乐的人。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与陌生人共享咖啡香气,

竟会如此让人心动


现在,人们对咖啡可以说是越来越讲究了。就像《海鸥食堂》,咖啡,不再是一个用于暖场的配角,而是受食客们尊重的花旦。

而这,这让我想起自己几年前在香港探咖啡店的经历。

在错综复杂的旺角,想找一家小咖啡店其实不太容易。

当时,我的线索是我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禁烟令下,他站在隐蔽的路口,一手端着美式咖啡,一手抽着烟,享受午后的的美妙时刻。我指着他手上的纸杯,用蹩脚的粤语问他这家咖啡店在哪。描述路径之后,我仍一脸困惑,于是,他索性灭掉手中的烟,直接带我们去。

咖啡店面积很小,但是咖啡师却很多。这家店不提供wifi,却仍吸引了很多文字工作者来这里办公,狭小的空间杯塞得满满当当,却没有人大声说话。当时,正值夏季,最受欢迎的还是阿芙佳朵——一份香草冰淇淋,淋上双份意式浓缩。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精品咖啡也同样受人欢迎。当时我并不懂咖啡,不知道该怎么选,咖啡师就带我们来到摆着精品咖啡的货架前,向我们描述这几款豆子的风味和产地信息。为了能让我们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他还让我们拿起包装袋,透过出气阀一个一个地闻咖啡的干香。

我们选好豆子之后,咖啡师利索地研磨豆子,并让我们再次品鉴咖啡粉的干香。随后,不慌不忙地用手冲壶萃取咖啡。

整个过程中,店里人头攒动,不断有人进来购买外带咖啡。可是,咖啡师却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地为我们展示制作咖啡的整个过程。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人们在咖啡店进进出出,购买咖啡的人来自不同环境,从事不同的工作。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有了一个共同身份:咖啡爱好者。

而正因如此,在那个燥热的午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咖啡店不只是一个贩卖空间的场所。与其他顾客共享咖啡的香气,与咖啡师分享咖啡的美学和仪式感,岂不妙哉?

分享,是咖啡亘古不变的内核。当我们用一种更认真甚至严谨的态度对待这种朴素的饮料,收获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还是一种更大的欢愉。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夏奇索水洗:

一杯柑橘调的明媚果茶


本期看理想咖啡订阅计划的主角夏奇索,来自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乐于分享咖啡,亦珍惜咖啡种植技艺。直到今天,为了守护咖啡的秘密,人们仍不愿公开这片沃土上丰富的咖啡树种,并将其统称为「原生种」。

夏奇索,正是这种「原生种」。

超过两千米的高海拔下的阳光雨露,使这支豆子带有怡人的柑橘香气。水洗处理与浅烘焙,让咖啡口感更加干净,就像一杯纯净且层次丰富的茉莉花果茶,清爽而透亮。

别人泡的咖啡,总是更好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