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心病 擔心暈倒她只能整天躺在牀上

心病的種類並不多,大致分7類,包括:1、器質性,包括症狀性,精神障礙;2、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4、心境(情感)障礙;5、神經症性、應激相關的及軀體形式障礙;6、伴有生理紊亂及軀體因素的行為綜合徵;7、成人人格與行為障礙。

但是,心病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不是聽到、看到,很難相信心理上的疾病會有那麼多症狀。有些症狀看似“荒誕”,讓人難以理解。然而,深處其中的病人,才知道有多痛苦,多無助;擁有一顆平和而安寧的心靈有多美好,多難得。

故事一:怕見人,不敢出門,她怎麼了?

醫生診斷:這是社交恐怖障礙

市第三醫院兒少心理單元主任任凱曾向記者講了一件事兒。女孩A很少以“真面目”見人,而且也害怕見人。她總是戴著帽子、戴著口罩,畫著濃妝,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她總覺得自己丑,別人看了自己會笑話。從小到大,她都害怕比較嚴厲的老師。在學校裡也總是擔驚受怕。到了初三,就更嚴重了,即使在家裡也要畫很濃的妝,而且不想上學,怕見人,不敢出門,沒有安全感,後來只好休學了。

任凱說,A患上了社交恐怖障礙。現在很多孩子厭學,造成厭學有很多原因,A的厭學主要就是社交恐怖障礙造成的。通過治療,現在的A已經摘下了口罩。

故事二:擔心暈倒,她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醫生診斷:這是恐懼症

滿臉憂愁的女患者B在丈夫的陪同下從鎮裡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市第三醫院。

人到中年的B沒有工作,她有個最大的煩惱:總是擔心自己暈倒!她害怕暈倒,晚上總失眠,天天生活在害怕暈倒的恐懼中。原來還可以做飯,現在一低頭打開煤氣,就覺得自己要暈倒了,只能扶著牆才好一些。好幾次都這樣,後來連飯都做不了了。她說:“我只有躺在床上,才不怕暈倒。”

“你暈倒過嗎?”

“沒有,有幾次差點暈倒,但是我把著東西了,就沒暈倒。”

“暈倒能怎麼樣呢?”

“不能怎麼樣啊,暈倒就是暈倒唄。”

“那你怕什麼呢?”

“我怕暈倒啊。”

“既然你暈倒也不能怎麼樣,你還怕?”

“我就害怕!”

此時,她的丈夫抹了一把臉,眼睛有些溼潤了,說:“她現在連飯也做不了,整天就躺著,怕起來暈倒。”這個男人的臉上充滿了絕望。

醫生對B說:“你以前有工作嗎?”

B說:“以前有工作,現在有這病,誰還用我?現在什麼都不能幹。”

醫生說:“你可以找些事兒來做,玩玩麻將,上上網。”

她說:“我不愛玩麻將,也不怎麼喜歡上網,上著上著就暈。”

市第三醫院成人心理單元主任彭龍顏告訴記者,這屬於神經症中的恐懼症。

五花八門的心病 擔心暈倒她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故事三:20多歲的小夥子,怎麼就不敢一個人在家?

醫生診斷:這是焦慮症

小夥子C也向市第三醫院的醫生求助了,他覺得特別痛苦,不敢與人交往,也不敢開車。

其實出現在他身上的怪事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他從小就非常膽小,見誰都不敢吱聲。為了培養他的勇氣,家人把他送到一所學校學習武術。雖然他非常怕疼,但是卻發現被教練揍一頓感到很舒服,反而沒捱揍卻感到難受。

後來有一天,他感冒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夢魘從此開始。他吃藥後,心裡卻十分恐懼自己過敏,結果他真的感覺到喉嚨發緊、大汗淋漓,心率過快。到了醫院後,還沒等醫生給他打針,症狀卻突然消失,可是卻留下了“後遺症”:他不敢一個人呆在屋子裡,必須得有人陪著。他甚至上網的時候也會突然覺得煩躁、身體不舒服、心率過快。他不能與人正常交往,不愛說話,無法開車。

醫生診斷C得了焦慮症。經過3個月的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C的病情基本好轉。現在的他很自信,不像原來那樣唯唯諾諾,甚至有時候也敢“吵架”了,他能開車了,更廣闊的生活正在開始。

故事四:一做數學題就上廁所,他這是怎麼了?

醫生診斷:這是焦慮,而且帶有強迫傾向

一名母親來到市第三醫院說,她的兒子有一個打不得罵不得的毛病——頻繁上廁所,而且一去至少一個多小時。“兒子正讀高中,時間多寶貴啊,老上廁所哪行啊?”這位母親說,兒子很怪,他的數學不好,一做數學題尤其愛上廁所。這位母親還說:“我催他還得一個多小時才從廁所出來。”這位母親敘述她兒子的病情用了半個多小時,她說話比較快,表現得坐立不安。

成人心理單元主任彭龍顏給她的兒子開完藥後,說:“抗焦慮的藥,你也得吃點兒。你現在表現得甚至比你的兒子更焦慮。”

彭龍顏告訴記者,這個學生主要是不良行為習慣的問題,帶有強迫傾向。母親比較焦慮,也增加了孩子的焦慮。

故事五:總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她一個月打了12次120

醫生診斷:這是焦慮症中的驚恐發作

去年10月,D大娘感覺胸悶,快不行了,兒媳趕緊撥打了120。到醫院後,D吸上了氧氣,接上了心電監護儀。但是讓人奇怪的是,D沒有急性心梗或者冠心病的特殊表現。打上吊瓶十分鐘左右,D心不慌了,血壓也正常了,醫生只能囑咐她回去注意觀察。但是過幾天,D又“痼疾重犯”,一個月打了12次120。

市第三醫院八病區主任王世英說,她這是焦慮症中的驚恐發作,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出現。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臟器功能逐漸衰退,會出現程度不同的不適感。這樣頻繁發作的瀕死感,檢查還沒有相關的明顯異常,患者感覺特別的恐懼、痛苦。如果這樣就要引起周圍人的警醒了,可能是求助者的心理出了問題,需要到精神心理機構就診。如果得不到合適合規的診治,會造成患者反覆就診,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還會加重患者的痛苦,影響其工作和生活。

故事六:在診室“找”了3遍錢

醫生診斷:這是強迫症

E先生來到彭龍顏的門診就診。就診結束後,他站在門口不動地方,一直往屋裡看。醫生問他:“你還有事?”E終於道出心聲:“醫生,我想看看我在你的屋子裡丟沒丟錢,想檢查一下。”診室一共就那麼大點地方,地面上有什麼東西一覽無遺。E“搜”得很自信,還對醫生說:“我得上你身後看一下。”檢查完,E走了。不到1分鐘,他又回來了。又再次要求檢查一下是否把錢丟在診室。檢查完後,不到5分鐘,他又回來了,要求還是一樣的。

醫生被他打擾得都沒法給別人看病了,最後醫生又給E開了一些緩解症狀的藥,E的錢也用得差不多了,再也不用擔心丟錢了,他才終於離開診室。

彭龍顏告訴記者,這是強迫症。他知道自己沒丟錢,但是還不放心,反覆來確認自己沒丟錢。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一個女士,新買的車半年內拽壞4個車門!只要一擔心,就趕緊去樓下拽車門,看關沒關好。有的人強迫症狀是“潔癖”,要求愛人反覆洗澡,反覆擦拭別人坐過的地方……強迫症非常折磨人,患者常常“欲罷不能”,十分痛苦。

 故事七:掙錢沒意思,活著也沒意思

醫生診斷:這是抑鬱症

F大娘來到市第三醫院求助。原來,去年她到綜合醫院常規檢查時,發現左肺有問題,綜合醫院考慮是肺癌。後來去北京的一家醫院確診,排除了肺癌,只是炎症引起的。但是從此以後親人、朋友聚會,她就不願意去了,去了也不說話。

後來她再次去體檢,發現右肺也有問題,但只是結節。不過這次檢查後,F感覺到腰背疼痛加重,吃藥更多了,還有氣促、崩潰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15分鐘後緩解。而且,F又“添”了新習慣:睡覺必須有人陪著,沒人陪著就覺得崩潰、要死掉了。

經過心理評估,F的焦慮抑鬱的評分很低、很低。掙錢沒意思,活著也沒意思。F患上了抑鬱症!

經過藥物、心理及物理治療兩週後,F的情緒逐漸恢復,軀體不適症狀也減輕。以前來醫院的時候,需要很多家人陪,現在只需要一個人陪。與人交流的時候,也有笑模樣了。

F還覺得家裡的買賣交給別人也不放心了。市第三醫院老年心理單元主任楊海波說,抑鬱症雖然有軀體上的症狀,如全身發緊、軀體疼痛等症狀,但主要是興趣減退,感覺到不能、無望、無用、無助,沒有意思,食慾下降,消極言行等。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往往對生不抱希望,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故事八:一個月“減”掉20斤,是胃疼惹的禍?

醫生診斷:這是軀體形式障礙

G大娘因為“胃疼”找到了楊海波。原來,G一個月前出現了胃疼、腹脹的情況,而且胃口還特別不好,不愛吃飯。去綜合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來啥器質性病變。後來,G心情非常差,也睡不好,一個月體重就減少了20斤。無奈之下來到市第三醫院。經過醫生診斷,G是得了軀體形式障礙。

楊海波說,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心身疾病,是由心理上的問題引發身體上的症狀。解決了心理上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身體上的問題。經過藥物、心理和物理治療,兩週後,G的飯量就增加了,胃也不咋疼了,腹脹也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