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一兄弟賺錢不多,

平常花錢卻大手大腳。

有一次,他沒錢交房租了,

去找朋友借,

沒想到朋友提出:“你打個借條吧!”

於是他心裡有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

“朋友之間還要借條嗎?我還能為這點錢外逃啊!”

這個憤怒的兄弟,就是典型的不懂「錢規則」。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1

有人曾把社交分過類,

一種是共情社交,一種是功利社交。”

所謂共情社交,

是為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

或因共同興趣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種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

只是為獲得情感與心理上的慰藉與共鳴。

所謂功利社交,就是指為達成某一目的,

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某種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這種社交是帶功利性質的,

是為了獲得信息、知識與物質等的交互傳遞。

這兩種社交有根本之別,

但我們總喜歡混為一談,認為:

“共情社交”的朋友為我做

“功利社交”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

“你不是懂電腦嗎?來我家修一修電腦唄。”

“你不是學中文嗎?幫我寫個年終總結唄。”

“你不是學設計的嗎?幫我設計個Logo唄。”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若遭拒絕,

就罵對方“不夠朋友”“不講義氣”。

其實這哪能怪對方!

只能怪我們自己不懂錢規則,不明白:

“共情朋友”從來沒有義務對你做出“功利性幫助”。

「錢規則」即 ——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即便你們是從小玩大的“共情朋友”,

但只要你提出“功利訴求”的一開始,

就應當以“功利社交”的方式去溝通,

對方願意幫是情分,不願意幫那是本分。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2

喜歡齊白石的“小氣”。

齊白石老人家的門口和客廳,

都貼滿了賣畫和刻印的潤格 ——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請他作畫,一隻蝦十塊,兩隻二十。

如果你只帶了十五塊錢,對不起,

“那我就只能給你畫一隻蝦。”

再在畫幅角上畫一個蝦腦袋。

白石老人就是這麼“小氣”。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他一生免費贈出去的畫不計其數。

但他覺得一碼歸一碼:

你找我畫,那就應該按價來。

朋友開了一公司,想找人做個推廣計劃。

因為多年交情,我悄悄做了一個送他。

哪知他收到後二話不說,立馬讓助理打款。

我說:“給錢幹嘛,我就是免費幫你。”

他說了一句讓我銘記一生的話:

“越是真心朋友,越是珍惜你的價值。”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什麼是真朋友?

有一個最粗暴的標準:能開誠佈公地談錢。

朋友間的「錢規則」就是 ——

互相談情,主動談錢。

一個永遠不跟你講金的人,

也不配跟你交心。

不佔朋友便宜,

是一個人對待友情的頂級修養。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3

有這麼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

你開車闖紅燈了,被警察攔住,

一看警察是熟人:“兄弟,你怎麼在這兒!”

對方說:“沒事兒,你過去吧。”

你省了50元罰款,覺得特有面子。

第二次路過這兒,你拐錯彎了,

一看又是這哥們:“又是你當班啊?”

對方說:“沒事兒,你過去吧。”

於是,你又省了50元罰款。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麻煩了人家兩次,你心裡過意不去,

於是找理由請他吃飯,還這個人情。

這一吃一喝,花費遠遠超過100元。

吃完飯,你多了一句嘴:“弟妹忙什麼呢?”

對方說:“不爭氣啊,一天在家沒啥事兒。

要不上你那裡找個活,隨便給點錢就行。”

你說:“沒問題,哥們的事嘛!”

他媳婦來上班了,怎麼開工資呢?

再怎麼也不能低於2000元吧。

媳婦上班三個月後,他打電話來了:

“大哥,你得好好管管你手下,

不能老欺負我媳婦,她不就是沒上大學嗎,

沒上大學也是人。”

第二天,你便給手下人打了招呼。

但最後你也無法忍受了,打電話跟哥們:

“讓她回家吧,我每月給她開1200元。”

對方一聽急了:“瞧我媳婦不順眼啊……”

這是錢的事兒嗎?還真是

你一年搭進24000元,還得罪了哥們。

如果當初他一上來敬禮,說罰款50元時,

你就乖乖給50元,這一切麻煩都不會發生。

所以,請千萬記住一個「錢規則」: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不要用人情!

當某人告訴你“這不是錢的問題,

而是原則問題”時,這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

所以,別再恥於談錢。

錢不是王八蛋,也不是什麼多美的東西。

錢就是一杆槍。

在你需要保護家人、

保護愛情、保護尊嚴的時候,

有錢,子彈才能上膛。

所以,請牢記「錢規則」,

讓自己的每一筆錢都用的恰到好處。

像寶親們投資付融寶,

正是因為他們知道,

只有越有錢,

才能越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