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屢犯不改,引來輿論

這段日子滴滴幾乎置身風暴中心。猶記得上次空姐遇害案時,滴滴“積極配合、200萬懸賞誓要追兇”的姿態還贏得了大眾的讚揚。可再一不再二,這次的溫州樂清順風車殺人案徹底耗盡了群眾的耐心。沒有人再寬容滴滴,滴滴上市回籠資金的願景怕是要一拖再拖。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在討論如今這件事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空姐遇害案後,滴滴發出的聲明:"出行安全是滴滴第一關注的事情,一直致力於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平臺安全保障。滴滴正在與公安機關聯手建立更完善及時的布控系統和偵破聯動機制。也將在內部進一步完善司機安全和服務信用系統,以及加強針對乘客的安全措施,以最大程度地規避類似事件發生。"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這個承諾里,筆墨之間讓人失望,公安合作、信用系統,可有一件做到了? 社會監督?可不就是沒人監督,才說是社會。要真的有人監督,怕就不敢做什麼保證了(這次溫州案後,滴滴刪了之前空姐案的聲明,這臉打得太響)。這空話又要說到什麼時候! 看看滴滴出現以來的發案數據:四年發生50起性侵犯案例。其中,有2起故意殺人案,有19起強姦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滴滴讓出行更美好,所謂美好難道就是這一個個血淋淋的數字嗎?想起《資本論》中婦孺皆知之言,“資本家每一個汗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 寄希翼於這些企業家們良心發現,付出成本在事件發生之前未雨綢繆無異於痴人說夢。 可是話說回來,案件的頻發,滴滴是否真的要負全責?在“卸載滴滴,從我做起”甚囂塵上之時,我們是否忽略了什麼?

好的姿態,接受監管

其實一個估值500億的公司要沒點兒是非才是奇了怪了,我聯想到了一零年喬布斯接受關於“蘋果代工商富士康的員工半年跳樓十三起”的採訪: 按照喬幫主的說法,13起跳樓自殺案似乎真的與富士康關係不大。 企業家說辭固然不能照單全收,但仔細想來也似乎有理有據。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根據2016年我國兇殺案的數據,每10萬人0.62起。而滴滴僅16年6月至17年6月一年,通過滴滴獲得收入的車主就達到了2108萬。上文提到滴滴四年發生50例案件,這50例案件即使都當作兇殺案去計算,在這2108萬的人群面前,也就相當於每年每10萬人0.06起。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順風車上案件頻發。但黑車、出租車的發案率就少嗎?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汽車作為一個相對密閉、隔絕的空間,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犯罪場所。這實質上才是順風車上案件頻發的原罪,可這和滴滴有什麼關係?以本次樂清殺人案的兇手為例,他蓄謀已久,已經在51家借貸平臺欠下40餘萬元。對於這種已經打定主意報復社會的人來說,即使不通過滴滴,他也一定會有別的作案手段。因此沒有任何信息表明,滴滴抬升了發案率。 但滴滴不能說這些。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對於滴滴來說,在事情已然發生的情況下,最好的姿態就是接受“全社會的批評監督”。 看客事不關己,吃瓜的同時順道罵兩句滴滴。而滴滴也是啞巴吃黃連,孫子般地低頭認錯,只能以內部信的方式委婉訴苦。周瑜打黃蓋,一切看起來那麼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但一個如花般爛漫的生命墜落就如此這般在簡簡單單的對滴滴的批評聲中過去嗎? 不!對於滴滴之外導致案發的因素來說,自始自終都躲在黑暗的角落。是時候談一談這些根源性的問題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上文已經提到,滴滴並沒有抬高發案率。因此要想解決出行隱患,更重要的是降低整個社會的發案率。需要的是一個風清氣正的中國,一個光天化日下的朗朗乾坤。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作用無疑是最大的。但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在事發前,是毫無所作為的。事發後,卻譴責滴滴,引導輿論。本來一個惡性案件的發生,是最應該問問當地政府的。但在這個事件上,滴滴卻成了最大的譴責對象。多少人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滴滴沒有製法權,兇手更無懼於滴滴。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政府也是痛定思痛,積極約談溝通各大網約車平臺。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這裡不得不提到科技出行的先行者——美國Uber。在開通順風車業務後,Uber平臺也發生了多起惡性司機傷人案件,但Uber通過與警方合作,在自己的軟件裡面加入了內置的報警功能,如果乘客感到不安全,直接通過軟件報警,系統自動將信息提供給911調度員。5分鐘內,警方就可以趕到事發現場。這些滴滴其實都是可以做的,也是有意向做的(起碼在之前的聲明裡有提到)。但不管有沒有去做,都奈何不了中國政府出於隱私的保密,不可能提供支撐,所以這些也就無從談起。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歷史是螺旋狀進步的,每一次隱私與生命安全的碰撞都會使二者的分配更加科學,隨著平臺對安全出行的更加重視,政府與平臺洽談磋商,未來網約車的危險係數只會越來越小。 且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有比政黨更深刻的力量左右著人們的行為。 從思想形態上來說,我們社會仍在有意無意地壓迫女性。當然這也是男權社會所遺留下來的通病。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滴滴事件出現後,很多網絡視頻都在技巧上教女生如何穿著保守,防止收到侵害。包括共青網在內的各大媒體都在傳授安全打車指南……但卻對這樣一個事實無可奈何:國內婦女對於性侵的低報案率。不少女子被侵犯忍氣吞聲。偶爾有幾個敢於揭發的女孩出現,卻要面對難以承受的壓力。而很多時候即使大鬧一番對侵犯者的處罰卻也是不了了之。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這就更加助長了社會敗類的肆意妄為。 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之下,意志不堅定的男性便放出了內心的魔鬼,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這種文化背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三天兩頭能改變的,需要一點又一點的積累。 再回過頭來看滴滴。樹大招風,滴滴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網約車平臺,前有公司未成功上市導致股份泡沫,後有國有資本背景的首汽約車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同時還要面臨反壟斷法的調查。

技術無罪,管理該罰

對於這些對滴滴不利的因素來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本來滴滴就應該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卻在這關鍵時刻在出行安全上落下把柄。滴滴所挨的罵,一點不虧。 可滴滴又做了什麼才落的個身敗名裂呢? 迴歸初心,可以說,在以滴滴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模式傳開前,可能很少有人會想到,還能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開車上路扮演個兼職司機,接觸天南地北、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由此賺點外快甚至多一份收入。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為了這個願景,滴滴付出了很多,甚至已經虧損了40億,才終於讓這樣一個互利共贏藍圖奇蹟般地誕生在我們身邊。 可這種共享模式又是那麼脆弱,因為這和共享單車座椅插毒針,共享充電寶含有病毒一樣,沒有人知道一同共享汽車的那位,是位紳士還是名殺手。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其實橫向比較,可以看出,在中國,滴滴的競爭對手在順風車業務方面也沒有保證絕對安全的商業模式(神州專車甚至還未開通順風車)。因此滴滴對於少有的贏利點順風車,在輿論的逼迫下也只能壯士斷腕。


滴滴之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瑪麗蓮·夢露曾說,“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差的一面,那麼你也不值得擁有最好的我”。每一個新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若是因噎廢食,豈不太過可惜!火藥誕生之初不知炸死了多少鍊金術士,但最終卻成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不如再加幾分約束、給一點寬容。讓這個新時代的四大發明在鐐銬下一點點成長,更好地為人們服務,更少地引發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