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寧死不拜孔子墓,孔子後人擋住一個字後,康熙立馬下跪痛哭

在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比如老子、孔子、墨子、莊子,這些人雖然離我們現在非常的遙遠,但他們的思想卻從古代影響到了我們現在,比如孔子,如果他的思想過時了的話,就不會體現在我們現在的課本上了。

而由孔子所創的儒家學派,在我們現在來看的話,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不屑,認為這都是些過時的思想,但不管認可與不認可,喜歡與不喜歡,儒家學派還是有很多精髓在裡面的,要不然也不會吸引世界的目光,同時也正是因為我們的這些古老文化,才讓我們成為一個能吸引全世界的偉大民族。

在我國古代帝王當中,幾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把孔子當成長自己的靈魂導師,就連皇帝的老師也是整天孔子云,孔子云的,大多帝王都尊崇儒道,是因為小時候就耳提面命,整天學的就是孔老師的經典學術。

康熙寧死不拜孔子墓,孔子後人擋住一個字後,康熙立馬下跪痛哭

但有些讓人疑惑的是,漢人的皇帝,有的推崇老子的“無為而治”,而少數民族出生的皇帝則更加推崇孔子的“儒道”,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少數民族在古代還屬於遊牧民族,他們比較自卑,雖然奪去了江山,但他們還是覺得自己是個“蠻夷”,而在咱們中原,非常的崇尚文化,比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足以說明這一點,所以遊牧民族奪取天下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被“漢化”,而在我們漢學中,又非常的推崇“儒學”,只有這樣,才會更快的被中原人接納,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為此,順治帝還特意尊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作為清軍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他是這樣,那麼他的子孫同樣也是這樣。

就因為這個原因,康熙皇帝還特意的去曲阜參拜過孔子,而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我國曆代才子都會去曲阜參拜孔子,有的朋友可能就會問,這有啥用呢?其實這就跟我們現在的朝聖是一樣的,去曲阜參拜孔子,在他們心中是一件無比神聖的事情。

康熙寧死不拜孔子墓,孔子後人擋住一個字後,康熙立馬下跪痛哭

而康熙皇帝,每次路過孔子廟就會去參拜,並且還十分的莊重,作為一個皇帝,他能三拜九叩,這簡直行的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禮了,畢竟作為一國之君,有幾個人能配得上如此大禮,其實康熙的這一舉動還另有深意,就是收買人心,每次漢臣們看到作為一個帝王的康熙,能對孔子行如此大禮,自然感動得淚流滿面,這不就做到收心了嗎,可以說,康熙的“帝王之術”運用得很是嫻熟啊。

其實,在康熙祭拜孔子的時候,還發生過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此次事件很少有後人知道,那麼是什麼事呢。

康熙寧死不拜孔子墓,孔子後人擋住一個字後,康熙立馬下跪痛哭

一次,康熙剛祭拜完孔廟,準備起架接著去祭拜孔墓的時候,他看到了碑文上的一個字,當即決定,立馬就不拜了,雖然說是不拜了,但是他也沒有轉身就走,而是陷入了迷之沉默當中。

後面的大臣們看到康熙這個舉動,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拜還是不拜啊,不拜咱能走了麼。

但我們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揣摩不出聖意來,難道別人還不行嗎,在諸多大臣中,就有一位比較機智的,他看到墓碑上寫的字後,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此人趁著康熙去休息的空當,弄了一塊布,用這塊布把墓碑的一角給遮住了,這時候,大臣們都在私下議論,並對他指指點點,認為他這種行為是對孔聖人的大不敬,但是這個機智的大臣卻沒有狡辯。

等到康熙休息完,再次走到墓碑前的時候,發現有個字被一塊布給遮住了,而後用了一個欣賞的眼神看了那個大臣一眼,這次康熙沒有猶豫,立刻走到墓前開始跪拜。

康熙寧死不拜孔子墓,孔子後人擋住一個字後,康熙立馬下跪痛哭

而那位機智的大臣姓“孔”,據說還是孔子的後人。

那麼問題來了,他遮的到底是什麼字呢?

其實這個字是一個“王”,這個“王”字在墓碑上非常的顯眼,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也不能有兩個“王”啊,所以當“王”字被遮住之後,康熙毫不猶豫的就拜了。

而咱們這位機智的大臣,由於揣摩聖意有功,既然有功,肯定就升官了嘛,不僅升了官,康熙還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