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那么多团队,哪些问题是年轻团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最常犯的?”

在我看来,很多初次创业的人,会聚焦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向上,却没有好好计算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可以让公司生存下去。许多人太专注在他们的热情和梦想上,他们其实从来没有真的停下来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并做计算。

比如说我见过一个创业者,他说我们在各个商场里会收到很多积分卡,但要用的时候可能常常找不到或是忘了带,所以想做一个应用帮商家和消费者记录。这看似合乎逻辑,但实际上真正需要这种产品的人有多少?在他们之中真正会去下载一个app的有多少?每隔几天就会用它的有多少?……

换个角度,创业真的那么难吗?创业对有的人来说却又非常轻易。我认识一位“90 后”朋友,他在大学的时候向那些修完课不再需要书的同学收购教科书,然后在网上卖,这么简单的操作让他一年赚到上万元。

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这个过程足够简单,他清楚知道自己可以赚多少钱、将书本销往哪里,基本上除了包装、客服之外不太需要花什么心力。

后来毕业以后,他把东西都先运送到物流的货仓里,他只要支付一点费用,就有人可以帮他处理包装跟运送的问题。然后他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下单买各式各样的物品,包括玩具、游戏、家居用品,等等,尤其是在节后购买打折的产品,每星期花费 10 小时就可以赚到一个月的月薪。

对他而言,创业只不过就是结合自己的长处、有利的客观条件,以及积累的经验和情感能量罢了。

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说到底,创业只有热情和个人兴趣是不够的。在定位创业方向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不要本来不适合创业却盲目创业。美国创业学会有一套精简的创业者测评试题,可以进行自我测评作为参考(具体可以参见书中的内容)。除了这种学术化的标准测试,在我看来,还有四项自我检验的测试可供参考。

第一,你是否经常发现身边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反映的是你对环境与生活的觉察能力。要创业,首先要培养自己对于环境与生活的觉察力。大多数用户无法确切说明自己的需求,因此,欲创业者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去发现那些潜在性的商机,如此一来,对于生活的敏锐度便变得格外重要。好的觉察力,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发现市场的可能性,进而挖掘出可能的商机。

第二,你是否把你创业的想法和很多人说过?

这反映的是你对想法的分享能力。许多欲创业者害怕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就怕一旦与人交流后,便会被人抄袭、剽窃。其实创业初期的所有概念都极为粗糙,唯有通过与他人交流,才有机会淬炼自己的思维,也才有机会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更可能会借此遇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自己的初期概念真可能被复制,并成功执行,那也绝非坏事。毕竟如此一来,你便可确认此想法的可行性,而由于你对想法有着原创性,更有机会进化原有概念,成功超越对手。想创业,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多方获取意见与资源。

第三,你是否想过创业中会遇到什么打击?

这反映的是你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其实,这也是对你所做事业的脆弱度测试,它可能包含:哪些情况可能让事业毁于一旦?可能性多大?如何预测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反应?任何竞争者都有能力对我的威胁作出反应,立即对我的事业予以重击吗?目前的竞争对手,为何不对我进入市场作出反应……这些思考越全面,说明你的分析预测功力越深,越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四,你是否想过创业最差的结果?

这反映的是你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创业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知如何面对失败。创业前,一定要将最坏的结果也一并计算进去,并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此的结果?

马云、丁磊、周鸿祎……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哪些特质?

创业者分有三种类型,一种天生具有天生灵敏的嗅觉,一种是虽然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却缺乏非创业不可的强烈动机,还有一种其实并不适合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故事听多了,有样学样。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自己属于哪一类的创业者呢?根据我的观察,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检验。

第一个,是否足够“不安分”;

有种人在环境里总是能发现有比现有方法更好的选择,心里有些不安,开始酝酿一些变化。他的意见常比别人多,却不是光说不练,甚至有时候还没想周全,就已经开始采取具体的行动。

第二,是否喜爱“不确定性”;

创业路上没人可以预见后果,就算有万全的准备也不能完全控制。而焦虑具有传染性,创业者如果显现任何不安,团队难免因此失去信心。因此成熟的创业者往往具有十分强壮的心脏,能够负荷不确定的未来。

第三.是否容忍“模糊状态”;

创业公司分工不可能太细,任务又随时可能改变。有时候资源不足,完成一半的战略只好放弃。为了应付这些变化,模糊是必然的状态,往往令人不安,甚至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创业者不但要管理“模糊”,还要在模糊状态下,激发出生产力。

第四,是否愿意处理“人的问题”。

创业必然有一个集体,而人与人间必然意见有分歧,轻者需要有效沟通,严重者必须调解冲突,组织中更免不了有一些难以约束、不注重团体纪律的伙伴。种种有关人的问题,本质跟创业的技术、创新或其他专业完全不同,如果不喜欢面对人的复杂,便只能安分充当个人贡献者。

这四种指标间有联动关系,例如不安于室的人往往较能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跟人接触的人较有同理心,不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允许了很大的模糊空间。当创业的机会敲门的时候,如果犹豫不决,不妨用这四个指标检验自己,做个自我评估:我属于哪一种创业者?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