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人生的智慧,萬物之定理,張其成老師解「陰陽」含義

“陰陽”的觀念產生於上古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陰陽文化,《易經》中陰爻陽爻就是陰陽觀念產生的最好佐證。

“陰”、“陽”二字,股墟甲骨文中已經出現。“陰陽”哲學概念則在西周末年正式出現,《國語·周語上》裡有記載,當時陰陽被用來解釋些奇異現象和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到了春秋末期,道家創始人老子對前代的陰陽思想做了發展,老莊學派和黃老學派都以陰陽說明萬物的性質及變化規律。

“陰陽”:人生的智慧,萬物之定理,張其成老師解“陰陽”含義


《易傳》第一次系統地以陰陽解《易》,將陰陽提升為說明宇宙萬物變化運動和自然界普遍聯繫的基本範疇。

《易傳》將陰陽上升為“範圍天地”、“曲成萬物”的最高範疇,甚至整部《易經》都被解讀為“陰陽”二字。《易傳》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把陰陽看成“易道”,認為天地萬物存在著既吸引又排斥、既對立又統一、既矛盾又和諧的關係,事物的對立面可以相互轉換,一切事物的複雜性和變動性都受到這種陰陽規律的制約。陰陽思想是《易傳》哲理體系的基本內核,是《易傳》的總原則,明用是《易傳》闡釋卦爻象、說明萬事萬物屬性規律的基本範疇。

“陰陽”:人生的智慧,萬物之定理,張其成老師解“陰陽”含義


陰陽是《繫辭傳》中的“兩儀”,從太極中產生,任何同類的一個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事物的陰陽屬性只是相對的,它們中的任一方又可以分為陰陽兩面。其陽的一面本身又分陰、陽,陽中之陽為太陽。少陽為陽中之陰,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陰的一面,又指某一種事物的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陽,後一種屬陰。太陰為陰中之陰,少陰為陰中之陽,陰陽又分重陰、重陽。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是互相依存的,陰陽的變化為陰陽雙方的盛衰消長。陰陽雙方在正常情況下是相對平衡的,即一方對另一方起制約作用。若一方對另一方的制約力量太過,此方就表現為亢盛,另一方就表現為衰弱;若一方對另 一方的制約力量不及,此方就表現為衰弱,另一方就表現為亢盛。 這就是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陽衰則陰盛。

在一定條件下,事物陰陽兩方力面還可以互相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陰。

(注:本文節選自《張其成全解周易》)

“陰陽”:人生的智慧,萬物之定理,張其成老師解“陰陽”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