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拓大講堂:父母第壹課

美拓專家老師: 陳新夢

美拓大講堂:父母第壹課

認知心理學專家

(資深認知力訓練師)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Iasa國際註冊科學催眠師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聯盟成員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應用心理學畢業,從事心理諮詢多年。致力於家庭教育、心智模式項目研究,並於成都、深圳等地開展三百餘場講座和父母課堂,諮詢案例多達2000餘例,具有豐富的親子、青少年溝通經驗。擅長青少年注意訓練,感覺統合訓練,青少年親子溝通,青少年情緒管理。專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心理和發展心理,對於兒童和青少年適應困難,行為規則訓練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秉承積極關注的人本主義理念,擅長從細節捕捉兒童內心自我成長的力量。善於用平等真誠的態度與青少年溝通,相處,是深得青少年信賴、公認的好老師。

教育理念:孩子的行為不可只解讀為行為,探索背後的真實原因是我們每個心理學者的責任

教育隨想形式

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從事心理諮詢那麼多年,要轉戰教育行業,要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複雜的行為,我記得我當時是這麼回答她的,心理與教育是掛鉤的,許多的心理問題都源自於你的教育、壞境,可以說我接觸的每一位諮詢者,都是孩子,無關年齡,他們面對我的時候,是真正意義上的孩子。他們像孩子般傾訴、掙扎。教育與心理諮詢的本質,其實都是信息與情感的傳遞,他們最大的不同,一個是在彌補傳遞行為結束後的傷害,一個則是在改變錯誤的傳遞過程。我只是想著,我想要站在更前端去。

所以當我站在更前端去的時候,更加深刻的感覺,與家長跟孩子面對面的同時,就是在進行一次心理諮詢。因為你會發現,家長與孩子之間原本是最親密的關係,但你真正接觸他們的時候,或許他們是互相最不瞭解的人。

我接觸過一個案例,來諮詢的是一位15歲的家長與他的父親,跟我以往接觸的父母有些不同,他們通常很焦慮向我描述孩子的一些狀況,希望能從心理的角度解讀孩子為什麼會那麼讓父母焦慮,並且盼望我能給他們開出一劑藥方,最好這例藥方能讓他們從此之後就可以百事無憂。這位父親從開始就非常沉默,詢問過後得知是孩子自己在app上了解到我們,並主動來諮詢的。孩子從小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邊,學習成績一直都提不上去,即便是上了很多補習班,沒有任何起效。

他們認為這個情況全部出自於孩子的不夠努力,花著補習班的錢卻沒有好好學習。但當我跟孩子聊過之後,發現這個孩子其實是很想提升自己,但是基於找不到方法。於是我換了種方法,當著孩子的面,直接跟這位父親溝通:今天孩子自己帶著煩惱來找到我們,我不知道作為家長你們是如何看待這些事情,可能你也許對孩子成績的提高已經覺得毫無辦法,但他很想提升的時候,你不給他這提供道路,即便你覺得你已經提供了大量金錢的資助,也不願意去了解孩子這些問題背後所出現的原因,我不清楚你是否理解你的孩子,至少我理解。”當我說完之後,這位15歲的男孩,在諮詢之後,眼淚一下子就掉出來了。因為此時此刻這位15歲的少年最需要的不是解答,他或許更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等待、包容、陪伴、聆聽、耐心這一切的一切很多時候要比答案來的更加重要。

當孩子出現狀況時,我認為對父母來講,最重要的不是第一時間去消除這些狀況,而是試著去理解這些狀況對孩子來講,到底意味著什麼。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許多父母向我反應到孩子的畏難情緒比較嚴重,他們所關注的角度都是如何解決孩子的畏難問題,如何消除畏難情緒。我一般都會先問問家長,你有好好的向孩子瞭解過,為什麼她不願意嗎?她覺得難在哪裡。許多事情孩子還不會表達,如果孩子不願意學鋼琴,或許是不是因為她孩子鋼琴老師一對一的教學,害怕彈不好媽媽責備的語氣,因此她把鋼琴和恐懼聯繫到了一起。簡而言之,多問孩子疼不疼,怕不怕,多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Karl Jasper有句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父母對孩子很多的工作,都是依靠間接的,持續的影響,往往才是最為有效和長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