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一、經常想象自己是上帝式的大人物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記錄的諮詢案例中,一個14歲男孩,在回憶童年時,說了一件令他記憶深刻的一件事。

這個男孩在6歲時,同齡人大都會吹口哨,而自己不會吹,因此非常難過和沮喪。不過有一天,當他走出房間時,竟然突然會吹口哨了。這讓他感到非常震驚。他相信這是上帝附身的結果。

生活中,我也經常遇見認為自己與神同在的人。這些人之所以有這些想法,是因為“人的本性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攀登最高一級目標的願望,從而獲得補償,然後臻於完美。”只是他們的補償渠道不科學而已。

兒童出現這種特徵是環境作用的結果。在某種環境下兒童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後,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心理產生影響。於是,兒童下決心擺脫這種狀態,努力達到更高的水平,以便獲得一種平等,甚至更加優越的地位。孩子向上的願望越強烈,他就會將自己的目標定得越高,從而證明自己了力量。

不過這些目標常常超出了人本身的能力界限。而又由於兒童小時候能夠獲得來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這便刺激了他們設想自己將來有可能成為一種類似上帝的人物。我們發現他們本身也會被這種想法所控制。而那些自我感覺特別脆弱的兒童身上,常常會發生這種現象。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認為自己和上帝同在

二、懷有妒忌的陰暗心理

鄰居的孩子小明和我女兒苗苗本來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是最近鄰居向我抱怨,小明總是說苗苗的壞話。鄰居問我:“你家苗苗是不是偷家裡的錢啦?小明這小子是不是又在造謠?”

我聽了心裡一驚。苗苗這幾天也向我訴苦,說小明總是說他的壞話,把苗苗告訴他的小秘密也告訴了別人,總站最近對她十分不友好。竟然出現像這種說苗苗偷家裡來錢的造謠,說明問題已經比較嚴重啦。

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是,鄰居老是拿苗苗做和小明做比較,說苗苗比較乖,學習比較認真。這才導致小明心裡不平衡。於是通過造謠中傷、詆譭同伴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追求優越與一些明顯的性格特徵聯繫在一起,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孩子對優越感的渴望,來發掘他的全部野心。如果這種自我肯定的願望太過強烈,那麼他就會表現出一定的嫉妒心。並且總是擺出一副好鬥和挑釁的姿態。眼露兇光,有時會突然發怒,隨時準備和想象中的對手搏鬥。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嫉妒的陰暗心理

三、面臨考試,會異常緊張

我爸爸是一位幾十年教齡的資深小學老師。有一天,他告訴我一個令他很困惑的事情。當時我聽了,也不解,但是最近讀了阿德勒的兒童心理教育書籍,才恍然大悟。

爸爸說,有個叫小光的孩子,平時學習還不錯,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非常一般。更讓他不解的是,這個孩子在臨考前的症狀。每次準備考試前,小光都會出現臉色一會白一會紅,腦門上掛著豆大的汗珠。身體顫抖,說話還磕巴了。

一般孩子們面臨考試,多少都有緊張心理。但是像小光這樣極端的還真不多見。阿德勒認為對於追求優越的孩子們來說,參加考試也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因為這會輕而易舉的暴露他們的“價值”。

小明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常的現象。說明他過度追求優越感,只追求結果,對自己要求過高造成的。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臨考的過度緊張情緒

四、在遊戲中只扮演領導者

有一次在小區遊樂場領孩子玩。我正在和家長嘮嗑,突然聽到兒子大哭了起來。對面站著一個男孩,指著兒子咄咄逼人的說:“這裡的孩子都知道,我是大王,只能我來領導你們。”

家長們看了,直搖頭。私下告訴我,這個孩子經常把小朋友弄哭,霸道得很。玩開火車遊戲,只能他當火車頭。玩花果山猴子游戲,只能他當美猴王……

這就是兒童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典型。他們樂與參與各種競爭性的遊戲,而且充當裡面的領導角色。其他小朋友打交道時,經常出現打壓其他孩子等霸道行為。但是一旦遭受挫折時,就會表現出恐慌和無所適從。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做遊戲時只能當王

五、不敢嘗試

兒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學東西也快。但是最近問他什麼問題,連嘗試一下都不肯,直接說不會。讓背一下在幼兒園學的東西,他也說不會,表現出比較怯懦的心理特徵。

諮詢老師以後才知道,他最近在幼兒園,有各種不正確的行為,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東西,稍不滿意就大哭大鬧。出現這種現象以後,他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正常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孩子都會尋找機會作出補償,提高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在別人眼裡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他在班級裡的年齡算是比較小的。如果想趕超越那些人遠走在了前面的孩子,似乎是不可能啦,這個時候,他爭強好勝的心情,最終就會變為放棄嘗試。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放棄嘗試的怯弱

六、抗拒上學

下午茶閒聊中,得知同事張娟最近總是失眠。善解人意的我,向她支招:睡前一小時跑步;睡前喝一杯牛奶;先睡心再睡身……她聽了絕望地說:算了,是心病。

細問,才知道,最近她的寶貝兒子厭學了。先是裝病不上學,被識破後,勉強去上學,結果被老師告知上課不聽講,和同學嬉鬧,搗蛋引人發笑,嫣然一個小丑。

得知這樣情況後,這張娟狠狠地罰了兒子。剝奪一切零食,不得看任何視頻節目,之前規劃的旅遊擱淺。沒想到,這麼一弄,她兒子開始曠課、逃學、在網吧泡遊戲,甚至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打成一片。

其實,張娟的兒子也是追求優越感演變而來的。他在正常軌道上做不到完成目標,轉而偏離軌道,以另一種形式獲得優越感了。相比之下,偏離軌道的形式對他來講更容易操作。

警惕孩子身上的這六種現象——過度追求優越感的影響

逃學的孩子

以上六種現象都是兒童追求優越感不當導致的,一旦出現以上現象將對兒童的發展十分不利。並且問題出現後,糾正起來非常不易。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走出陰影,回到正常的心理軌道。

如果不能糾正,可能最終變得要麼畏首畏尾,還沒嘗試就放棄了;要麼出現交際問題,和同學不能和平相處,和別人打交道缺乏安全感;要麼偏離正常軌道,逃學曠課,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懷是有過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處境艱難,是因為人們常常以外在的成功評判他們,而不是根據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評價他們。我們應該以關心理解的態度對待這些孩子,培養孩子的勇敢、堅韌和自信,面對困難不氣餒、不退縮,勇於戰勝困難的心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