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選用檢查有哪些

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瘤,淋巴瘤的病理診斷極其複雜,在沒有專門經驗的情況下,出錯概率比較高。同時,淋巴瘤有幾十種不同的分型,一旦誤診,耽誤治療的最佳的時間,下面為你介紹淋巴瘤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淋巴瘤選用檢查有哪些

淋巴瘤基本檢查

病史:病人要向醫生詳細說明得病經過,特別注意有沒有發熱、消瘦、盜汗等表現。

體驗:醫生要仔細檢查,重點為扁桃體、淋巴結、肝、脾和神經系統。

一般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加潛血、胸片(正側位)、心電圖、血型、骨髓塗片等。

血生化:肝功能、肝炎標誌物檢測、腎功能、電解質系列、血糖、免疫球蛋白等。

影像學檢查: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結)。

活檢:可取腫大的淋巴結、皮膚包塊、肝或脾臟穿刺、骨髓活檢等。

淋巴瘤選用檢查有哪些

血生化:蛋白電泳、抗人球蛋白試驗、腰穿等。

影像學檢查:淋巴管造影、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掃描等。

淋巴瘤特殊檢查有哪些

血生化:血沉、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及血鈣等。

影像學檢查:胸、腹部CT、全胃腸鋇餐造影等。

染色體檢查:t(14;18)及t(8;14)是最常見的染色體核型異常。

剖腹探查。

淋巴瘤選用檢查有哪些

淋巴瘤淋巴瘤的診斷標準

霍奇金病

本病的確診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沒有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可據此做出診斷。

臨床表現:①無痛性淋巴結腫大;②不同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引起相應的器官壓迫症狀;③可伴有發熱或不伴發熱、消瘦、盜汗、皮膚痛癢等全身症狀;④隨著病情進展,可侵犯腹膜後淋巴結,以及肝、脾、骨、骨髓等結外組織並引起相應症狀。

實驗室檢查:①可有中性粒細胞增多及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②血沉增快及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往往反映疾病活躍;③在本病較晚期,骨髓穿刺可能發現典型裡德-斯特恩伯格細胞(R-S細胞);④少數病人可併發抗球蛋白試驗陽性或陰性深血性貧血。

病理組織學檢查:多型性細胞、組織學分四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臨床表現:以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為主(約發生於2/3的病人),結外病變可侵犯韋氏咽環、胃腸道、骨、骨髓、皮膚、唾液腺、四狀腺、神經系統、睪丸等。分別表現為局部腫塊、壓迫、浸潤或出血等症狀。20%~30%病人出現發熱、體重減輕、盜汗等全身症狀。

實驗室檢查:骨髓受累時,可發生血細胞減少。某些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有腦脊液異常。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升高可作為預後不良的指標。

病理組織學檢查:系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其特點為:淋巴結正常結構消失,為腫瘤組織所取代;惡性增生的淋巴細胞形態呈異形性,無裡德-斯特恩伯格細胞;淋巴包膜被侵犯。

淋巴瘤選用檢查有哪些

淋巴瘤的臨床分期

本病診斷建立後尚須確定病變範圍,進行臨床分期,有利於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及估計預後。主要用於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參用。

Ⅰ期:病變僅限於一個淋巴結構(Ⅰ),或淋巴結以外單一器官(ⅠE);

Ⅱ期:病變累及橫隔同一側二個或現金的淋巴結區(Ⅱ),或病變侷限侵犯淋巴結以外器官及橫隔同側一個以上的淋巴結(ⅡE);

Ⅲ期: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結病變(Ⅲ),可同時伴有脾累及(ⅢE)或淋巴結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隔兩側淋巴結受累(ⅢE);

Ⅳ期:病變已侵犯多處淋巴結及淋巴結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可表示為骨髓M+、肝H+、骨骼O+、肺L+、胸膜P+、皮膚D+等)。

A組:無全身症狀。

B組:有全身症狀(連續3天發熱達38℃以上,且無明顯感染表現;6個月內體重減輕1/10或更多;盜汗,即入睡後就出汗)。

在分期中,"E"表示在淋巴結外的組織或器官病變,且是由鄰近的淋巴病病灶直接蔓延的結果。如由縱隔或肺門病灶直接蔓延播散到附近的肺組織局部病變,就和Ⅳ期肺實質性病變在預後和治療方面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