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學習、夜班,壓在護士頭上的三座大山該變變了!

導 語

壓在護士身上的三座大山(檢查、學習、夜班),是否可以做些變革?

一個夜班,兩腿跑酸,

眼觀四方,耳聽八面,

十個巡迴,又是下一輪。

日日抽查,週週提問,

月月學習,季季考核,

年年歲歲,還是那些人。

對於臨床一線護士來說,上面這首打油詩,很可能道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繁瑣的學習考試、無止境的夜班,再加上二胎放開、人口老齡化、醫患關係的緊張,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護士越發緊缺。

在人員匹配不足的情況下,護士還要面對應接不暇的檢查、考試、開會等額外任務,身心俱疲。長期以往,傷的不光是護士,對職業本身也會造成不利影響。試想一下,誰不希望自己從事的職業是光輝、高大上、充滿正能量,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投入其中呢?如果業內人士每天都想著逃離,還拿什麼去吸引新人加入?

檢查、學習、夜班,壓在護士頭上的三座大山該變變了!

檢查、學習、夜班,這壓在護士頭上的“三座大山”,是臨床不可迴避的問題。既然不能逃避這些困難,那就攤開一一面對吧。

為什麼要檢查?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為什麼要上夜班?職業屬性。

那讓護士們反感、不滿的又是什麼?

一週休兩天,碰到休息還要來科裡開會學習,領導們的一句:全員不得請假。不得不來。

大大小小的檢查,身經百戰還得積極應對,稍有個小失誤,質控扣分,點名批評。不得不備。

再說考試吧,月考、季考、年度考的都有,職稱考試是大事,可前面的種種考試也不得不努力,低於80分就是不及格啊!

夜班雖難,是這個職業的屬性,怕上夜班,為什麼害怕夜班?人手不夠,突發情況太多,沒有安全感,日常休息的時間少。

檢查、考試如何能與臨床相結合,讓護士切切實實學到些知識,實用於臨床,護士們也是樂意,怕就怕浪費了時間還是一頭霧水,與臨床半點關係都沒有……

上面提到的這些現象,是臨床常見現象。只有去分析問題的根源,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並作出有針對性地改變。

檢 查

檢查的頻次、內容,科學嗎?所謂的一級質控、二級質控、三級質控,都各有怎麼樣的意義?是流於形式,還是真正體現出臨床真實數據?

哪些檢查是必要的?如消毒隔離、護理安全等;哪些是可作為昇華部分?如滿意度,病房環境等。

檢查的人員,誰更合適?是護理部或是更高層次來指導工作更好?護士長在各個病區間相互抽查,會不會出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護士長自己深入臨床檢查是不是效果更好?

檢查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檢查而查,還是為了更好地改進工作而查?查完就完了嗎?檢查後的結果如何,不完善的地方有沒有得到改變?

檢查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只有能夠幫助臨床護士取得進步的檢查,才是護士們歡迎的檢查,而不是為查而查,非得查出護士的不對才叫檢查!

學 習

學習是必須的,但是學習的理念需要轉變。要把“督促護士學習”這種理念轉變成“調動護士積極性讓他們願意學習”。護士都是成年人,學與不學自己甚是明白。管理者與其去叮囑護士學習,不如定好本院護士上升的平臺條件,把護士的能力和對應的職稱、精神、物質獎勵等相匹配,讓護士感受到“有所為才有其位”,還怕他們不努力提升自己嗎?

與此同時,學習形式也要變。凡是開會、學習、討論事情等,要權衡到夜班護士、哺乳護士、懷孕護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本來一線護士休息的時間就不多,硬要讓他們全員不差全部到齊,唯有敢怒不敢言。管理者不妨試試利用微信開會、學習,一對一討論,小組學習,導師制學習等,利用日益創新的科技,開展新的學習和開會形式。方法是多樣的,要敢於實踐。

另外,學習效果需要重點考量。不管是開會、還是提問,亦或是理論操作考試,一個月考一次、一季度考一次、一年考一次,對於護士的能力提升是否有效果?需不需要加以改進?有沒有依據?不同年資的護士要怎麼學?這樣的學習與本科室的工作是否相一致?不是學就完成了任務,學有所獲才是目的。

夜 班

夜班是無法避免的,但對夜班護士的關愛卻可以更多。從物質和精神上齊頭並進,待遇上提高,精神上獎勵。給夜班護士更多的人文關懷、福利傾斜,適當提高夜班費,向那些夜班費給到300元、400元的醫院看齊,你會發現護士們會搶著上夜班,沒有人會再抱怨值夜班了。

檢查、學習、夜班,壓在護士頭上的三座大山該變變了!

清遠市人民醫院按照護士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發放夜班津貼,最高可達480元/晚!

總而言之,關愛護士不應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總結。管理者不妨先從上述三個護士最為關切的問題入手,從臨床實際出發,加以變革。新時代,護理需要變革的力量,方能良性發展!

如有侵犯,請及時聯繫我們,若未表明來源,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