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 總第993期

“開心購物家樂福”。

家樂福中國幾經波折之後最終還是“賣身”騰訊。

對於大多數看客來說,這一天來得並不突然。

早在去年,業內便有消息稱家樂福在和阿里接觸,幾個月之後阿里卻拿下了高鑫零售,為自己計劃的商超帝國再下一城。自此,阿里旗下已經擁有包括三江、聯華、新華都、高鑫四大企業,留給老對手騰訊的選擇實在不多。一個急需在日顯頹勢的行業競爭中抱住大腿,一個時刻提防著敵人將自己拋在身後,家樂福中國就這樣加入了騰訊。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然而曾幾何時,“開心購物家樂福”還是一代人的回憶。

1995年,中國有了第一家家樂福。

在這裡,消費者們不僅第一次看到“大賣場”這樣的業態而且目之所及都是一些“稀罕玩意兒”。

法國葡萄酒、奶酪、標著英文的花盒子......家樂福得到了最早一批中產階級的青睞。在那個物質尚不富足的年代,家樂福通過向供應商收取“通道費”、佔壓貨款賺取後臺利潤,實現了輕資產的快速擴張,成功“躺贏”。盛極一時的家樂福是無數大牌爭相進駐的黃金賣場,擺上家樂福的貨架無異於今天在天貓投放了大屏廣告。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然而好景不長。

到了2005年,家樂福就先後宣佈退出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俄羅斯、墨西哥、意大利南部、比利時部分地區零售市場,騰飛的腳步第一次出現停滯。

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

2010年,家樂福被曝出準備出售在中國的業務。在此期間,家樂福多次因為“通道費”過高遭遇了紙製品、炒貨等行業供貨商的聯合抵制。

2011年,品牌商康師傅提出希望給部分方便麵提價10%遭到拒絕,康師傅隨即在全國範圍內停止向家樂福供貨。這一年,家樂福利潤3.71億歐元,較2010年的4.33億歐元下跌了14.3%;運營利潤同比下降了19.2%。此後,家樂福多方努力、幾經輾轉,但經營上仍然沒有大的起色。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時至今日我們不禁好奇,家樂福到底因為什麼跌落神壇的呢?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改革步伐太慢

近些年零售行業競爭激烈,經歷大洗牌是有目共睹的。

家樂福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大賣場是最新型的業態,能夠和其一較高下的競爭者幾乎為零。但是幾年後,隨著中國的本土企業迅速崛起,電商又作為後起之秀對線下實體店進行分流,屬於家樂福的時代紅利逐漸消退殆盡。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外部形勢不好,家樂福自身也沒有什麼積極進步的念頭。

電商嶄露頭角之後,零售行業的大多數品牌一邊心驚膽戰地看著越來越少的客流,一邊積極向線上靠攏。2014年大潤發的飛牛網上線的時候,其負責人就心情沉重地表示“希望趕上最後一班車”,而那廂家樂福到了2015年才慢悠悠地著手開始。

明明踩上了便利店的風口早早著手成立了家樂福easy,卻在對外擴張上顯得格外躊躇以至於錯過了搶佔市場的最佳時機。幾年下來全國總共只開了40多家店。受眾不明確、目標不清晰,家樂福便利店被許多消費者嘲諷是“迷你版的家樂福”、“四不像”。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但是家樂福也並非不可救藥。

業績不斷下滑之後,家樂福向優秀的同行取了經。這些年擴大餐飲、升級門店形象、發展自由品牌、開發APP一個不落地挨著做了一遍,可是每一次都比別人慢了幾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特色。

只能說,家樂福沉浸在冠軍寶座舉步不前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已經變了。

沒有在第一時間建立自己的供應鏈、物流體系

早期除去寶潔這樣的大型公司,家樂福的商品都是由當地的員工自行採買的,方便快捷。這一方式也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家樂福的快速擴張。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2008年之後,零售行業競爭壓力加劇,沃爾瑪、大潤發憑藉強大的供應鏈、快捷的物流體系超越家樂福,永輝超市則依靠生鮮供應鏈勝出。多年來未曾在這上面投注精力的家樂福立刻顯示出短板,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之餘,貨品供應也越來越不穩定。直到2015年,這一情況才隨著家樂福擁有屬於自己的配送中心才有所緩解,但是大局已定,為時已晚。

內部四分五裂,軍心渙散

鼎盛時期的家樂福被稱為中國零售業的“黃埔軍校”,大量的行業精英雲集於此。

一位 1999 年加入家樂福,工作了 12 年的員工在 2011 年的一篇《家樂福現狀的反思——辭職贈言》的帖子裡形容了他當年從國企跳槽來家樂福面試時的心情:“心裡充滿了興奮。看著幾個領導模樣的老外帶著幾個人走了出去,大家都很認真的樣子。”

然而伴隨著店面的瘋狂擴張,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是一味逐利,放棄了公司優秀的企業文化。家樂福提倡自由、責任、分享、尊重、正直、團結、進步,可是規模不斷擴大之後這些都變成了一紙空文。家樂福的員工反映,同事們之間競爭激烈、相互抱怨,但凡工作上有一點差錯就相互推諉、指責,風氣不好。

而領導們一心追逐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對這些“小打小鬧”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有的還認為這是一種“相互激勵”的辦法,在一旁添油加醋。

有位上任不到半年的區長甚至公開對下屬說:我就是要你們鬥。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其次,前期門店自行採買的形式給了店員極大的權力自由,同時也滋生了內部的貪腐問題。據一位曾經供職家樂福的員工爆料,2009年時,市面100多元的2G內存,到了總部的清單變成了1G、1200多元,弄虛作假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隨著公司經營情況不斷下滑資金越來越緊張,家樂福充斥著一種“懲罰”氣息。員工一個小小的問題就可能招來一張領導的“警告單”,後來因為頻率實在太高被員工諷刺“像衛生紙一樣隨便”。而針對表現優異的員工,公司也沒有及時予以獎勵。一來二去,家樂福的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不斷進入的新手能夠保持原狀就已經不錯,曾經的熟練工因為“看不到希望”紛紛跳槽。

一味滿足現狀、缺乏創新、貪功冒進,這一切是推翻家樂福王者之位的關鍵,同時也是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

正如去年大潤發被阿里收購的時候火遍朋友圈的那句話說的一樣: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句再見也不會說。

家樂福走下聖壇的背後是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