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觸網」自救 爲何在中國發展一直不被看好?

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

在連續多年盈利下滑之後,近日家樂福集團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報,家樂福大中華區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勁增177%,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就在本月初,家樂福剛剛又經歷了一次“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的流言,這已經是近年來家樂福第N次闢謠了,為什麼外界一直不看好它在中國的發展?

家樂福“觸網”自救

7月26日,家樂福集團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報,家樂福大中華區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勁增177%。對此家樂福將其歸咎於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首先自然是Le Marche開創了家樂福的智慧門店新時代。自2018年1月,家樂福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伙伴後,在智慧零售的探索與合作始終在密切進行中。首個合作項目Le Marche於5月正式開業。作為家樂福全球智慧零售生活旗艦店,在門店設計,陳列風格,商品選擇,區域劃分等方面層層體現“生活門店”的理念,同時採用了“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IP互動引流”等革新的體驗和服務,為顧客呈現“智慧門店”。Le Marche的開業,進一步豐富了家樂福在中國的業態,通過便捷時尚的體驗和潮流內容IP提高年輕人的到店率,提升銷售與運營效率。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深圳等地的門店也即將改造升級,智慧零售轉型將逐步在全國門店推廣。

深化數字化帶動業績增長

數字化轉型對家樂福上半年的業績也有巨大貢獻。

據介紹,家樂福通過數字化創新豐富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渠道通路,精準運營能力全面升級。利用微信支付、品牌公眾號和小程序能夠一步完成用戶觸達和獲取會員;攜手騰訊社交廣告的用戶洞察和精準定向,助推品牌App下載和訂單增長。掃碼購、微信及人臉識別支付,也大幅提升線上線下購物的數字化能力。

據介紹,目前家樂福小程序集合了掃碼購、分區域領優惠券、查看電子海報、會員權益、拼團營銷等功能,獲取了大量新會員,同時帶動銷售業績迅猛增長。

外界為何不看好家樂福在中國的生存?

雖然大中華區上半年業績喜人,但就在本月初,家樂福剛剛又經歷了一次“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的流言。家樂福中國區公關負責人不得不出來回應稱,家樂福在中國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信念不會改變,目前所有270家門店均正常運營。

這已經是近年來家樂福第N次闢謠了,外界之所以一直討論家樂福是否會退出中國市場,與其近年來的市場表現有關。

與1995年剛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零售第一巨頭的輝煌相比,家樂福這些年的財報並不好看。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家樂福在中國的單店業績一直在以較大幅度持續下跌,並且始終不見好轉。2009年,家樂福中國區的單店業績為2.35億元,到2016下跌到1.58億元。2017年,家樂福在大中華區的營業額是480億元,比2016年跌了5%,淨利潤只有3200萬元。按照營業額算,家樂福排在第七,遠遠落後於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等傳統競爭對手。其中,排名第一的華潤萬家集團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036億元,比家樂福營業額的兩倍還多。此外,新晉對手永輝超市也進一步拉開了與家樂福的距離,以654億元的營業額位居第四。家樂福在大賣場的競爭之中逐漸掉隊。

加上近幾年家樂福已經先後退出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家樂福退出中國的傳聞愈演愈烈。

掉隊背後的真實原因

家樂福掉隊的原因,很大程度歸咎於對中國零售市場把握的慢一拍。近年來中國市場消費飛速升級,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商的發展均遭遇瓶頸,二者聯手優勢互補的新零售已成新的風向標。大潤發入駐阿里蘇寧系,沃爾瑪、永輝超市則站隊騰訊京東系,華潤萬家也早在2014年就與英國Tesco簽署合資協議,一個個龐大的新零售集團正在形成,“抱團取暖”成為大趨勢。

以家樂福為代表的傳統零售被推到了不進則退的境地。直到今年1月份,家樂福才宣佈與騰訊合作,到今年6月,與谷歌也簽訂了合作協議。

中國零售業發展日新月異,對此家樂福大中華區總裁唐嘉年表示:“中國,是零售的實驗田,能為集團其他國家帶來啟發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