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長久?

單麯循還-------


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其實與地理風水有著最大的關係。

或許說到地理風水,將會有很多人嗤之以鼻,認為那隻不過是個封建迷信而已,怎能與事實扯得上邊。可是,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地理風水學術,在陰陽宅和城市以及國運方面還真起到興衰的作用。

回頭咱們再說涗南京的風水。南京又名金陵,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與“金陵”這名有著直接的關係。本來,南京的地理風水在長江以南是最好的一處,真可以設立為一國政治中心的都城,可惜,在秦始皇統一中原六國之後,有風水師向秦始皇彙報說南京有很強旺的龍氣可立國都,又獻計在龍脈來處的第二節山上(祖山)暗葬下一些黃金,以達到破壞南京風水,並將其山命名為金陵。

具體葬下黃金後能否破壞得了南京的龍氣,這個在風水學上並沒有這一說,可在計謀方面,卻真起到了破壞南京風水的作用。

聽說是其山暗葬了不少黃金,當時附近的人們便有許多人都在打著那些暗葬在山裡黃金的念頭,引起了挖山掘土找黃金的風潮。不久,一座美麗壯觀的山頭,便被挖掘得面目全非,龍氣還真給破壞了。在風水學上,後山來龍的每節山對應一代人的興衰,而進入南京龍脈的第二節山頭,對應的是第二代,我們這裡再對照一下,從東晉開始到南北朝,到五代十國,到大明朝初,到太平天國,到民國,他們在南京建都作為政治中心,都是失敗在第二代之時。

這就是南京建國都不能長久的原因。


脫俗道人



這話題有意思,南京算起來和北京,西安,開封,洛陽共同稱為有資格的悠久的古都,它是南方唯一一個具有代表性帝王首選之地,可這樣選擇卻使這個地方出現了許多風風雨雨,不堪回首的歷史。卻後來和北京,西安相差迥異,南京的歷史是許多人不想看到的歷史,古代倒無所謂,可到近代,一切都變了。太平天國時南京在當時稱為天京,洪秀全從廣西殺來,在江寧建立起了政權,這對於一向安於現狀的清朝自然心裡癢癢,始終放不下身邊這個沉重包袱,面對內外交困,清朝與太平軍爆發長達十多年戰爭,信基督教的太平軍那能是吃軟飯的,他們在這裡死坑,坑得清軍喘不過氣,曾國藩看著自己的江北大營被毀,差點想跳河。為了鎮壓長毛賊,清朝為此付出了更大的犧牲,北面沙俄任意行事,割讓了外興安嶺和巴兒喀什湖土地,自己力量不夠,卑微的聯合西方列強對付太平軍,經過幾個回合後,清軍反轉戰局,天京淪陷,當朝皇帝洪秀全兒子洪天貴福被俘,處以極刑,一直沒出深宮的洪秀全也被鞭屍錯骨。天京保衛戰可算是最慘烈的一戰,縱觀天平天國,它簡直就是個悲劇,那時的中國已傷亡超過二戰的人數,南京這樣第一次被寫上濃重的一筆。在南京城裡還坐落太平天國留下的一些遺蹟,天朝宮殿,它那時多麼巍峨龐大,卻短暫的輝煌後成為廢墟。


在其東北還有一座大遺蹟,就是明故宮,北京故宮曾經就是仿製它的藍本而建造的,可惜還是因為太平軍到來成為廢墟。南京明故宮之所以被後世記著,是因為它也有許許多多的血淚史,明確告訴你,他不再是帝王的居住之地了。最初是明朝,朱元璋孫子朱允炆在位的時候,朱允炆的皇位被叔叔朱棣給奪走了,朱棣以靖難之名,從北京南下攻佔了南京,大火燒燬了宮室,朱允炆看到皇爺爺江山毀到自己手上,削藩變成了造反,不得己自殺殉國,這時南京已不再適合朱棣居住了,他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他習慣的北方居住,北京從此取代南京成為明朝國都,也為明朝續命了兩百年,穩穩的守衛著明朝北方屏障,可到後來的明末,情況不一樣了,李自成滅了大明,清軍南下,明朝殘餘在南京建都,成立起了南明,但是沒多久,被清軍的浪潮捲走,南京又成了悲劇之地。在過三百年,民國時蔣介石遷都南京,南京再度被人們記住,二戰時日軍蹂躪中國,製造了史無前例的南京大屠殺。


所以說嗎,南京只是個王朝大後方而已,它即續寫短暫又續寫一段悲劇的歷史,短暫興盛後,又短暫消亡,南京歷史上大都是帝王們不情願才遷到這裡,因為他們都是被當時時事逼出來的,退居在長江以南,依靠長江天險可以禦敵,屬於易守難攻之地。最早建都的是三國時,孫權,孫權只偏安一隅,將東吳大本營移到這裡,靠長江一線將曹魏拖垮,西晉司馬炎最後滅掉東吳,建國不到半個世紀卻悄然而去,在隨後司馬炎子孫們,受胡人和八王之亂危機,國力大衰,又重蹈覆轍遷到南京所謂建康,建立東晉。南北朝就此來開帷幕,南京依次出現宋,齊,梁,陳等短暫而輝煌的時期,它可在南北朝出了不少風頭,是抵抗北方五胡的大後方,拯救了漢文化,在當時南京的作用算是首位,在後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它又肩起了重任,五代十國,南唐將國都選在這裡,最後還是抵不住宋朝的來襲,著名詩人皇帝李煜成了俘虜,他和趙匡胤續寫一段絕代雙雄的歷史 。金朝入侵,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建康稱帝,建立南宋 ,如果不是金兀朮南下,趙構就不會放棄南京,而選擇臨時安居之所,杭州。南京的作用在古代貢獻份量是相當大的,它保護了一個又一個漢人王朝,抵禦外族入侵,但唯一一個建都王朝例外,那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它後期我們說了很被動,前期卻是主動的,朱元璋也想,南京是江南具有代表性的最佳選地,那時的江南比北方經濟文化發達,畢竟離家鳳陽比較近,所以遷都於此,包括近代也是如此,現在環繞南京城高大的古城牆,就是朱元璋那時建造的,它繞過玄武湖,彎曲型睡在湖邊,有秦淮河哺育,紫金山依傍,他的古城牆要比西安壯觀的多,畢竟它是當時的國都。


綜以上所說的歷史可知,將南京作為都城的王朝大都是短暫的,它不能概括以繁榮強盛,而是以穩定可守自居。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都習慣以風水學論它,原因當時秦始皇東巡路過於此,聞訊有龍氣,命人斬掉龍脈。話最歸這樣說,南京一部分還是靠歷史來驗證的,他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好的一面。


龍文說史


歷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權有不少,早期的六朝,中間的十國、明朝,以及後期的太平天國、南京國民政府等。這些政權的依次登場不僅讓南京成為了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也讓南京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古都之一。

六朝古都——南京

不過仔細研究,定都南京的這些政權,存在的時間都不是很長。時間最長的無疑是明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的時間,但是在這276年中,定都南京只有半個世紀而已,1420年,隨著明成祖朱棣遷都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結束了52年的國都歲月。雖然明朝並沒有亡國,但是畢竟首都離開了南京,所以在不少人眼中,依舊是定都不久。

定都南京的大一統王朝——明朝

除了明王朝之外,三國時代的東吳存在了58年,東晉存在了103年,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加在一起才169年的時間,五代十國時期的吳國存在了35年,南唐存在了39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存在了11年的時間,南京國民政府只維持了22年的統治。

可以看出,定都南京的政權確實存在的時間都不是很長,如果明朝算是一個特例的話,那就是唯一的例外,如果鑽牛角尖認為明朝後期的首都遷往了北方,那麼建都南京的政權就全是理論上的短命王朝。

南京中山陵

對於這樣的現象,史學界歷來都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從地理、歷史、政治等方面解釋南方與北方的差異。而風水學界也常常湊熱鬧,認為什麼城市風水好,適合建立都城,王朝也就長壽,什麼城市風水不好,不適合建立都城。

風水之說,筆者不甚瞭解,南京的風水好不好,已經早已被炒作的沸沸揚揚,什麼秦始皇壞了金陵的風水,什麼諸葛亮騙孫權搞壞了風水,什麼自古以來的屠城太多,陰氣太重什麼的,各種各樣的說法實在是太多了,無法描述太多。

離開虛幻的風水之說,從歷史、地理等角度來看建都南京的政權存活時間不長的現象,無非就是偶然與必然兩個方面。

東晉——前秦對峙南朝——陳朝

早期的六朝,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應該說更多的是必然。

從經濟發展上來說,封建社會早期,北方農業基礎相對較好,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高,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南方直到三國時代才開始大規模的開發,人口稀少,且以少數民族為主,生產力水平高。若不是“永嘉之亂”之後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還不知道南方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進入真正的文明時代。因而,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六朝時期,北方雖然社會相對動亂,但是畢竟是經濟中心,人口相對充足,南方政權最終無力統一北方,壽命較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從地理的角度來講,北方多平原,草原也很多,戰馬飼養基地自然充足,軍隊的戰鬥力自然要強悍一點,而南方平原稀少,河流眾多,缺少戰馬的飼養基地,在軍事上存在先天的不足。雖說六朝時代南方的水軍力量也很強,但是統一天下更多需要馬背上的征戰,而定都南京的這些政權多多少少只能憑藉長江天塹偏安一時,難以有更大的作為。

北宋滅南唐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國與南唐,雖然定都金陵,但是存活時間較短則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

五代十國時期,隨著安史之亂之後北方的持續戰亂,南方完成了對北方的超越,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南方,揚州成為天下農業最發達,商業最發達,整體上最富裕的地區,南方的戶口也在不斷增加。不過吳國也好,南唐也罷,統治者都相對昏聵無能,並且沒有在實力上超過北方的中原政權,因此最後被統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靖難之役

建文帝被朱棣成功篡位,最後國都遷往北方有很多原因。

建文帝被朱棣趕下了皇位一方面是朱棣的軍事才華較高,長期南征北戰的他不僅自己有較高的領導能力,手下的文臣武將也都比較厲害,而建文帝想多懦弱的性格讓他最後丟了帝位。而朱棣登基之後,遷都北方,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一方面將國都遷往自己的大本營也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

至於後來的太平天國與南京國民政府,堅持的時間都不長,就純屬偶然了。兩者都是擁有好牌,但是自己把牌打爛了的政權。

復原後的天王府

太平天國政權曾經一度佔據著整個國家農業最為發達的安徽,江西,江蘇等地區,控制著錢糧賦稅的基地。但是由於自身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一步步走向了滅亡,不僅沒有建立起所謂的小天堂,反而嚴重的影響了江南地區與安徽,江西等省的經濟發展。當然了,太平天國的失敗並不能給清王朝的臉上貼上半點黃金,清政府雖然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但是也絲毫證明不了晚清政權自身就有多少優越感。

南京國民政府

民國時代的南京國民政府,也一度在形式上統一了國家,也一度在內政外交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最終還是因為沒有徹底解決民生問題和農民的土地問題,以及內部派系林立的分裂問題,最終走向了滅亡。

總的來說,定都南京的政權雖多,但是存在的時間確實都不是很長,這中間有很多必然的因素,也不乏偶然因素,不管是什麼原因,歷史已經過去,後人應該做的是吸取這些短命王朝之所以短命的教訓,而不是僅僅單純的用風水之說來解釋王朝的興衰。


徽南城意


先別說風水了,畢竟風水這事兒太玄妙,實話說我也不懂,咱只看看定都在南京的那幾個王朝究竟是啥貨色,你就知道為啥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長久了。

它們分別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前期。



這些王朝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幾乎都不是自願窩在南京這個地方的,它們或者是想北伐進取而不得,或者是被人轟到了南方再也回不去,這才呆在了南京。

因為最起碼在唐中期以前,北方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第一,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都在北方;

第二,像長安、洛陽這樣擁有正統性的古都也都在北方;

第三,自秦以來,中國的格局是南北衝突,大抵就是以長城為界,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而北方作為中原農耕文明與遊牧民族對峙的戰略縱深和腹地,是不容有失的。

即便是在唐中期以後,北方的經濟地位有所下降,各個王朝也都不會放鬆對北方的控制,也更願意將北方城市定為國都。所以,歷史上但凡有點兒能力保住北方的王朝,都不會輕易放棄,當然也不會將南京定為國都。



而上述選擇定都南京的朝代,一般都出於這樣幾個考慮:

第一,被遊牧民族打到了南方,就剩下半壁江山,還一時半會兒沒能力北伐,所以把南京當做陪都,比如東晉;

第二,陪著陪著就陪出癮了,也想過北伐,也試過北伐,但力不從心就不願嘗試了,比如南朝的劉宋;

第三,前朝都城就是南京,我搞個政變,順手就把國都定在原地,懶得換了,如南朝的齊、梁、陳三國;

第四,欺負北方人不善水戰,所以倚仗長江天險,能活一天算一天的,比如東吳。

說到底,那些定都於南京的朝代基本上都是“三無”產品——無野心、無戰力、無膽量。

你說這樣的王朝,能長久嗎?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那就是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最後明朝維持了大一統天下三百年。但問題是,朱棣後來將首都遷到了北京啊,所以這也不能完全算例外喔。


達摩說


最重要的是,華夏文明背靠大陸、面朝大海,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定都南京或者杭州,就會遠離與遊牧民族對峙的前線。這樣會帶來一個嚴重方面的問題,既要在南方首都周邊維持大量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在北方維持大量的常備軍,財政上的壓力非常的巨大。同時,北方的前線需要一個統帥,這個人手握重兵,又遠離帝都,缺乏監管,對皇帝的威脅將非常的大。即使建立多個邊鎮,也容易重蹈唐朝藩鎮割據的覆轍。所以任何一個有進取心的王朝、任何一個有進取心的君主,都不會偏安於東南一隅。我認為,朱棣遷都北京就與這個原因有關。

(南北對峙)

第二,歷史在南京建都的主要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等。這些王朝大都不是主動選擇南京的,他們想收復河洛,而不可得,在戰略上始終處於守勢,王朝不長命也是正常。明朝開始建都南京,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在長江流域發家,依靠南方士大夫階層的支持,選擇建都南京。但是無論朱元璋、朱棣都希望遷都,朱元璋想遷都西安,朱棣更是成功遷都北京。

第三,南方的土地肥沃、氣候溫潤、物產豐富,所以南方政權沒有強烈的生存壓力,向外擴張。表現出來,好像是南京紙醉金迷,讓人喪失鬥志,其實是經濟環境造成的結果。

(南京城牆)

第四,從地理上看,南方政權有長江天險屏障,北方統一南方難度還是很大的,就如同溫水煮青蛙,在南北對峙中,南方政權很容易因為天險,喪失警惕,一旦北方的實力可以突破天險,其實一切都晚了。


衝擊時評


南京是個好地方,江南繁華之地、虎踞龍盤、天下形勝、有長江天塹為險…這些個臺詞在歷史影視劇中或是歷史書籍中都並不陌生,那麼如此好的一個地方,為何定都在此的王朝時間都不長呢?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律,那就是從南到北的北方成功案例掰著手指頭都能數的清,而從北到南一統天下的例子卻數不勝數。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和定都是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戰爭最具殺傷力的兵種是騎兵而非步兵或者水軍。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能夠多次入主中原並且建立政權的重要原因,北方苦寒,北人彪悍善戰,也是產馬之地,而南方的水軍雖然厲害卻只能防守,騎兵羸弱這也是南方政權北伐最頭疼的問題。



第二就是交通問題。古代交通可沒有現在的高鐵、飛機啥的,從南京到北京不像現在幾個小時就能抵達,出兵打仗全靠人一步一步的走或是騎著戰馬,走到地方估計就要個把個月,到時候人家北方騎兵都差不多到黃河了,以逸待勞打你怎能不敗?所以古人建都一般都是在全國的中心位置或者偏北地區四通八達的地方。

第三就是人的心態問題。宋齊梁陳這些個國家的統治階層都是偏安一隅安享太平的主,只想憑藉著長江據守,沒有什麼大的抱負,再加上江南本來就山好、水好、佳人好、糧食金銀富足,簡直就是度假養老的好去處,能過的那麼舒服誰還願意去打仗呢?


納蘭軒若


在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有:吳、東晉、宋齊梁陳、楊吳、南唐以及明,定都的王朝除了明之外,都屬於偏安政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定都南京就是偏安政權?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的時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北方的關中盆地、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眾所周知,古代王朝統治的物質基礎有兩個:一是土地,二是人口。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面積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實際上北方平原面積廣袤,而南方以丘陵山地居多,且河湖眾多,早起開發難度高於北方,因此北方在早期更適合人居住,所以導致北方人口比南方要多。

正是如此,從地圖上看,南方政權領土面積不見得比北方小,但實力就是比北方弱很多。因為人口主要在北方,所以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南方只能算一隅,定都南京的政權只能算偏安政權。 因為南方人口比北方少,生產力就比北方弱,經濟就不如北方,所以從紙面數據上比,南方在歷史上是不如北方的。

為什麼北方比南方強,南方會出現割據呢?

上面提到的朝代(明例外)出現割據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是因為:北方出現戰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六朝是中國南方經濟開發的開始,六朝興起的因素也正是如此。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向南方逃亡,給南方帶了人口和技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促進了南方的開發。但即使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北方的實力依然是高於南方的,但北方因為戰亂經濟軍事實力被削弱,進而導致南北差距的縮小,北方比南方實力強但不是碾壓,南方又有江河險阻,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地理上的因素抵消了實力上的差距,就會出現南方割據。當北方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實力恢復了,南北之間的差距再度拉大甚至到達碾壓的趨勢,長江也就變成了一衣帶水,不足為懼,南北便歸於一統。晉滅吳、隋滅陳、北宋滅南唐真是這個道理,南方政權幾乎沒有反抗之力,兵臨城下就獻城投降了。

在中國古代,人口主要在北方,北方在經濟政治文化占主導地位,長安、洛陽是當之無愧的政治中心,正統王朝都是統治了中國最核心的部分,控制了絕大多數人口,並以此為基礎征討四方建立起對全國範圍內的統治。南宋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沒有在南方,南方的人口稀少,導致南方政權實力孱弱,沒有足夠的力量建立對全國的統治,所謂割據,不過是借北方戰亂和江河之險。大多數人都在北方,你在南京南面稱孤不是偏安又是什麼?


托馬斯_潘恩


不知道樓主怎麼定義所謂的“長”,按我的理解,恐怕除了北京,沒一個長命的。歷史原因,曾經的宣傳,不符合實際是客觀存在的。四大古都,比南京表現更差的還有兩個,不知道樓主是否知道。

借道和廣大頭條朋友交流交流。西安十三朝,不滿百年的有十一個;洛陽十一朝,不滿百年的十個;南京十朝,不滿百年的九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


牛三探花


崑崙山祖脈放龍下來,在西安形成局氣,在北京形式左龍脈氣,在南京形成右龍脈氣。

西安正位局氣得中庸之勢,處事不易錯,自然長久穩定繁榮擴張。左龍氣偏保守,殺氣騰騰,右龍氣偏革新,軟玉溫香,均不得中庸之道。時間變遷的長河中,守成時代長,大改革時代短,所以,南京為京之妙其實是為配合民國從人治轉法治這一段鉅變。


甲申卯馬


中國古代的帝王大部分是由北而南征服天下,符合天地之道。還有南京地處經濟富饒而美女盛多的江南地帶,帝王及大臣很容易貪圖享受。南京作為國都沒有什麼天然屏障,軍事上屬於易功之地。所以南京作為首都大都是短暫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