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中国的白酒,可按照香型分为七大类: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馥郁香型。其中酱香型酒的生产工艺最复杂,酱酒产量也是最低的,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酒厂加起来,每年酿出的酱酒仅占白酒市场总量的2%,导致纯粮酱酒在市场上的售价一直居高不下。是什么限制了酱酒的产量?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了解酱酒的生产工艺。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制酒流程图

酱酒的酿制,秉承的是一二九八七,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整个周期长达一年。其中最主要的工艺就四个:蒸粮、堆晾拌曲、发酵、蒸馏取酒。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下沙蒸粮

第一次蒸粮前,先把两成高粱拎出来打碎,然后全部混合堆成锥形,将95℃以上的热水,洒在高粱上润湿,堆积16个小时以上。然后加入10%的母糟,母糟是上年第6轮次出窖后留下的优质酒醅,下甑后把原料蒸至七成熟,即可出甑。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下沙

堆凉拌曲

出甑后把高粱倒在凉堂上,自然冷却,待冷至25℃左右,撒上大曲曲粉翻拌均匀。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拌曲

堆积发酵

拌上曲粉后,立即收堆堆成1.5m高的圆锥形,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发酵5天,发酵期间,温度要维持在50℃以上,提供给大量菌体良好的繁殖环境。

入窖发酵

入窖发酵是将糖转化为酒精,然后生香的过程,因此入窖的操作要求十分严谨。入窖前在窖底、窖壁、酒醅内浇洒尾酒,为酒精的生成和酱香物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促进发酵生香。入窖时间选择原料的堆积温度最高的时候,保证嗜氧生物的繁殖。发酵30天-33天后,方可得酒醅。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窖池

蒸馏取酒

酒醅,也就是没过滤的酒。开窖取酒醅,要保证随取随馏,馏酒温度控制在35-40度之间。如此才能取得一个轮次的酒水。

以上工序反复重复8次,中途加一次沙,历时一年才能取得七轮次酒。

从这几个酿造环节中,不难看出产量提不上去的原因。

酱酒的取酒周期长

酱酒以整粒高粱进行固态发酵取酒,主要依靠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发酵期动辄一个月。而普通酒多以食用酒精为基础酒,添加香味物质模拟纯粮口感蒸馏取酒,一般三四个月就能完成取酒。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酱酒酿造的环境苛刻

酱酒酿造过程中,堆积、发酵和馏酒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否则发酵不充分,芳香物质太少,酒的度数和品质都都会受到影响。

酱酒的出酒率低

普通酒100斤粮取55斤酒,酱酒只能取得20斤。

酱酒的产量为什么提不上去?看完工艺你就知道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一樽酒,便忘忧,我是品酒师越平。如果大家对我分享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关注,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