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閒話|有房我就安心了 你所謂的安全感不是房子給的

樓市閒話|有房我就安心了 你所謂的安全感不是房子給的

閱讀本文大約需要3分鐘

最近看到一句話挺有感觸——有沒有房,你都要在房子裡過一輩子。

這是事實。按照這個邏輯延展下去,房子終究是要買的。至於有沒有錢買,什麼時候買,在“終究都要買”之下,都已經不是問題了。無論父母親友,還是未婚妻丈母孃,都會對你提起一句話:有房我們就安心了。於是,在你心裡逐漸被影響、妥協——有房,你就安心了。

可是,讓你安心的,是房子嗎?

在父母眼裡,你有了房子就是穩定了。父母總是為兒女操碎了心,從奶粉尿不溼,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研究生,他們的期待和安心也水漲船高。考上大學我就放心了,找到工作我就放心了,結婚我就安心了,有了孩子我就放心了……

有時候,父母的安心更像是一種期待,甚至於要求。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稍有不襯心意,便有一種家長獨特的“關心”席捲而來,用經驗和親情雙管齊下,讓你不得不去做,甚至不好意思不去做。直到有一天,你漸漸認同了他們,變得現實,變得“社會”,變得不再個性,更像一個所謂的“成年人”。於是你覺得,有房子了,就穩定了,也就安心了。

有了房子,可以和女朋友求婚了,可以理直氣壯跟丈母孃說要對老婆好一輩子了,有底氣了,也有自信了。雖然每個月仍然被月供壓的喘不過氣,生活質量一落千丈,在所不惜。你已經認為房子都有了,是時候生活了。過去的任性和幼稚,因為有了房子一瞬間就消失掉了,在父母眼裡你長大了,在丈母孃眼裡你值得信賴了,在另一半眼裡你值得託付了。你覺得,世界變了。

在丈母孃眼裡,你有了房子,代表著擔當、責任、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房,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丈母孃不願意把閨女交給一個沒有房子的人,合情合理。年輕人的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但在經歷過婚姻的丈母孃會認為,麵包永遠是女兒幸福的根本保障。一套房子,考驗的不只是幾十萬的首付和每月幾千塊的還款能力,考驗的是一個大家庭的實力。而一套房子,是最直接,也最簡單的考察方式。

你靠父母的資助付了首付,靠自己的努力還上貸款,至少在能力上是有保證的,是努力向上的,是願意奮鬥的。你心中有一個目標,也會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生活上不懈怠,求進步,這是丈母孃願意把閨女交給你的理由。於是,有了房子,你得到了認可,也就安心了。

在另一半眼裡,你有了房子,代表著將來的幸福、父母的認可還有現在的踏實。不是所有女孩兒都只看物質條件的,而看物質條件的女兒絕稱不上是“物質的”。過去有一個網絡調查,“男朋友什麼樣的表現會讓你想分手”,其中高票的一個選項是沒有上進心。現在的年輕人裡,獨生子居多,從小生活在蜜罐裡,安於現狀,樂於享受。沒有上進心,靠啃父母過日子,或者安於現狀過日子,對女孩兒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於是就有了男人就像股票的比喻,潛力股、績優股、跌破發行價股,其實就是在考察一個男人的未來。在女孩兒眼裡,有了房不代表有了一切,但沒有房,至少在第一階段就否定掉了也是合理。你無需開著豪車,無需住著豪宅,依舊東奔西跑為了生活“苟且”著。但你在這個城市有立足之地,有想要懈怠偷偷流淚的角落,在另一半眼裡,你仍值得託付,因為你在努力,為了更好的生活。

當你拿出鑰匙邀請她一起回家的時候,我想你是幸福的,也是安心的。

表面看起來,這一切的安心,都是房子給的。其實,是你的努力贏來的——你的誠實勞動保障了基本生活,你的奮發圖強提高了生活質量。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收穫,你的能力,才是你最可靠的安全感。

而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