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资治通鉴札记616 高阙要塞今何在?

②春,大旱。

都资治通鉴札记616 高阙要塞今何在?

③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按:春季是牲畜产仔的时期,也是饲草青黄不接的时期,对于匈奴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时期。我们注意的是上一条是大旱。大旱对于草原当然是极为不利的。这就是说这次骚扰朔方,乃是天气原因导致的匈奴自身的生存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下发生的。如果不抢一把,估计是过不去这个坎了。但是这也就是在告诉汉帝国,此时的匈奴是非常脆弱的。穷极了,这才来抢。所以,对于卫青来说这就是一场春季之战。对于有储蓄的农耕社会来说,春季的战争,只要不是全局性的,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且这次的战争的地方是在匈奴的领地,对于汉族的生产活动好不影响。】。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按:这也是长期争论的地点。下面介绍两种观点,都是当代的观点。1据百度百科介绍,高阙塞:古地,战国属赵,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青山镇)向西的达巴图音苏木,夹在东侧的达巴图沟和西侧的查干沟的台地的断崖上。这是一种说法。2但是另外的说法却不是这样的。依据张海斌先生在《高阙、鸡鹿塞及其相关问题的再考察》一文认为,高阙本身就有高阙山和高阙塞两个意思。高阙山,该文认为是指狼山西段,其山险峻陡峭,故此得名。其界限是从磴口县的哈隆格乃沟稍西向东致乌拉特中旗的石兰计山口。战国秦汉的高阙山的防御重点是在哈隆格乃沟,此沟才是高阙塞。该文特别是认为达拉开沟所经的杭锦后旗和乌拉特后旗所经历的公路 山高谷深,悬壁峭立,不利于大军车马通过。我认为是否有利于行军,特别是快速的军队穿插,应该是考察高阙塞的重要 参考指标。具体说来应该是从今天的包而陶勒盖古城出发缘屠申泽西行至哈隆格乃沟出塞。这个古城就是汉代的窳浑县。

都资治通鉴札记616 高阙要塞今何在?

,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沮,音俎。〕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余万人,击匈奴【按:朔方和右北平这又是两路大军。此时应该是三路大军。】。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按:如果从朔方和右北平这两路来说右贤王觉得远是有道理的。】。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按:奇袭。三万大军一夜跑六七百里,这必然是骑兵。所行之处当然有利于骑兵行动。】。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裨王十余人,〔师古曰:裨王,小王也,犹言裨将也。裨,频移翻。〕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师古曰:数十万以至百万。畜,许救翻。〕于是引兵而还【按:收获很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通鉴的写法和史记和汉书上的写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汉书和史记上的写法大体一样。史记在卫青的传记部分是这样写的:“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集解文颖曰:“音俎。”为彊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於是引兵而还。”汉书的写法是:“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史记和汉书的写法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我们对比通鉴,自然发现通鉴的不同了。就是通鉴多了“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然后是多了“

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这么一个情节。这个情节当然是与上文所谓的右贤王以为汉兵远相一致。但是这个情节在史记和汉书中是没有的。而且这里说的“卫青等”也是含糊不清的。比如包括不包括右北平一路呢?肯定是不能包括的。但是没有明说。还有就是,如果说出朔方的军队和卫青出高阙的是一路,那么何必分开并列呢?最重要的是,即使是卫青的兵马数量也是多大三万人的部队,姑且不算后勤人员。什么地方可以容纳这么大部队一夜疯狂跑六七百里呢?这速度相当于清朝的六百里加急的奏折了。这就要看看河套地区,哪里有这样的地方适合这个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如果我们说高阙塞是在目前说的“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青山镇)向西的达巴图音苏木”其实这个地方是不是高阙塞,不用了解古代遗迹,只要看看路况就可以,或者说找些马匹,按照古代的老道跑一晚上就知道了。是否可以跑六七百里是个指标。高阙具体是哪里,司马迁和班固都没有提到。估计在当时应该是人人都知道的,也就是所谓的沉默的历史的部分。从叙述看,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张海斌先生的判断,就是不是在乌拉山和狼山的交接地方,也就是不是在阴山的山口。换言之,如果高阙是再乌拉山和狼山之间的缺口,那么就意味着汉军已经守住了匈奴南下河套地区的大门。匈奴人怎么还能南下河套地区的朔方郡呢?从史记和汉书的记录看,卫青使用的是夜袭,既然是夜袭,那么肯定就不会太远,如果很远,在前面我们看到刘邦拿下彭城,项羽一夜奔袭到彭城,那是中原大平原地区。而河套地区呢?应该是水网纵横。因此,我觉得张海斌说的地方,磴口县地区可能比较适合史记和汉书中的记录。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我也就简单说到这里。我个人感觉司马光团队这里的写法应该是基于唐人以后对高阙的地理位置的判断了。唐人颜师古就说高阙在朔方北了。高阙塞的问题个人以为似乎还是该存疑。所选的图来于网上,仅供参考。
】。

都资治通鉴札记616 高阙要塞今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