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断桥”今何在


芜湖“断桥”今何在

1928年时的镜湖

芜湖“断桥”今何在

上世纪90年代的镜湖步月桥

江城三分秀,两分在镜湖。镜湖亦如其名,湖泊清澈明亮,水平如镜,环种杨柳,景胜一方,芜湖历史上称之为“邑中风景最佳处”,古八景之“镜湖细柳”指的就是这里。

早在85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芜湖状元张孝祥罢官回乡,捐出良田百亩,汇而成湖,造福桑梓。成湖之后,张孝祥将其命名为“陶塘”,以表达自己追随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之情。民国八年(1919)《芜湖县志》曾记载:“镜湖,在赭山南,即陶塘。宋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环种杨柳芙蕖,为邑中风景最佳处。”

如今的镜湖是芜湖市中心最美的风光带,依赭山,傍弋水。漫步于镜湖公园之中,景点众多,其中位于大小镜湖之间的“步月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之上,成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然而,当我们徜徉在这如此温婉的秀色之间,可曾想过,身旁的这座步月桥,是不是有点别样的感觉,是不是与某个风景名胜极其相似。

的确,步月桥是很有来历的。它原名“柳阴桥”。民国八年(1919)《芜湖县志》中记载:“大新桥,在镜湖堤中间,亦名柳阴桥。小新桥在镜湖堤南,亦名留春桥。东新桥在留春园东,亦名春在桥。”清嘉庆八年(1803),芜湖关道宋镕在镜湖当中建起一土堤,将湖水隔成两半,堤中建“柳阴桥”,在南段建“留春桥”,后又在留春园的东边建起一座“春在桥”,亦名“在春桥”,并建“功并白苏”、“杕杜来游”两坊,为镜湖增色不少。从宋镕所建的这两座牌坊不难看出,一方面他有着孤傲高冷和不入俗套的个性,同时,“功并白苏”也很明显地表明,宋镕当时在镜湖修建土堤时,就是想在芜湖再营造一处白居易笔下西子湖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意境,效仿苏东坡疏浚西湖修建苏堤的豪举。所以,宋镕在土堤建成之后,又在堤上修建了三座小桥,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特别是堤中间的柳阴桥,它静卧两湖之间,无论远看近看,横视侧视,此桥都深得西子湖畔“断桥”之神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