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只用四個字,就點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

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在鉅鹿擊潰了秦軍主力,迫使秦20萬大軍投降。因缺糧,項羽又把秦降卒坑殺了,由此威震天下,後在咸陽稱霸,分封各路諸侯,如劉邦就被派往了漢中。

韓信只用四個字,就點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

僅僅五年,即公元前202年,霸王項羽就被漢大將韓信圍困於垓下。面對美人駿馬,其不免英雄氣短,並詠詩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後虞姬也和詩一首,“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後,這位蓋世英雄乘烏騅馬開始突圍,到烏江邊,想渡過長江,“捲土重來”。當烏江亭長欲渡其過江時,其想起了江東八千子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亡,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韓信只用四個字,就點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

對於項羽失敗,並落得烏江自刎,後人點評眾多。曾經其手下戟執,並在垓下設十面埋伏的“兵仙”韓信,用了四個字概括:婦人之仁。即項羽這個人打仗比較勇猛,也有點謀略,但有時比較仁慈,當手下士兵傷亡,其有時像個女人,傷心落淚,甚至哭泣。

如大家熟知的鴻門宴,其明知劉邦先入關中,政治上有了優勢,且“約法三章”收攏人心,放過了這個最為強勁的對手。不僅如此,還輕易放棄了咸陽這塊風水寶地,臨行火燒了阿房宮,說出一番沒有胸懷天下的話來,“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最後贏得了“沫猴而冠”的笑話。

韓信只用四個字,就點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

好不容易突圍到烏江,又想起昔日的八千子弟,怕渡江後,連累江東父老,於是任性的自刎了,真應了韓信說的“婦人之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