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超音速飛彈——日本「長槍」魚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超音速導彈——日本“長槍”魚雷

作者:邁克爾·佩克(美國國家利益雜誌)

編譯:天明

“長槍”(Long Lance)是一種毀滅性的武器,但只是在給定的時間和一系列獨特的條件下:美國原始雷達與銳利的日本觀察者,沒有經驗的美國機組人員與訓練有素的日本水手對抗,美國的戰術與日本夜晚戰鬥專業知識形成鮮明對比,以及在密閉島嶼水域的近距離水面作戰。當美國海軍戰艦在半夜開始爆炸時,美國意識到它有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超音速導彈——日本“長槍”魚雷

1942年秋,在澳大利亞附近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成為太平洋戰爭的焦點。六個月來,美國和日本軍隊在陸地,空中和海上進行野蠻戰鬥,以確定誰將控制該島及其戰略機場。對於貶低日本無能的美國海軍來說,被瓜達爾卡納爾的戰鬥震驚了。珍珠港的災難可以用驚喜和背叛來解釋,但是海軍在瓜達爾卡納爾附近的“Ironbottom Sound”留下了二十幾艘戰艦。其中一個原因是“ 長槍 ”,日本魚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最強大的武器之一。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開發的“長槍”,就像美國人的綽號(日本名稱是“93型”)一樣,是一種非凡的裝置。用現代的說法,它將是一種不對稱的武器,旨在彌補日本人對更具經濟實力的西方國家的落差。在某些方面。它相當於中國和俄羅斯用超音速導彈來對抗優秀的美國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日本的計劃就是要耐心地打敗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在“決戰”戰略下,日本將佔領菲律賓,隨後美國海軍將重新奪回馬尼拉,將因持續的飛機,潛艇和驅逐艦襲擊而受到嚴重破壞。一旦美國戰鬥艦隊被充分削弱,日本艦隊將在菲律賓附近的一場巨大的日德蘭式海戰中徹底擊垮美國海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帝國海軍在夜間魚雷攻擊中不斷訓練其水面艦艇,使其船隻潛入並摧毀敵人。帝國海軍缺乏雷達,但是瞭望臺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並配備了強大的夜間雙筒望遠鏡。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魚雷,一切都將是徒勞的,而“長槍”也不僅僅滿足了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超音速導彈——日本“長槍”魚雷

“長槍”是當時的大型魚雷,直徑約2英尺,近30英尺長,重約3噸。它裝備了一枚重1,080磅的彈頭,比其他大多數魚雷彈頭大50%。最重要的是“長槍”的推進系統。大多數其他國家都使用蒸汽,柴油或電力推進裝備的魚雷。但是日本人選擇了純粹的氧氣系統(靈感來自早期的英國設計),可以以48節的速度將“長槍”送出12英里,或者令人難以置信的24英里 。“長槍”也沒有在表面留下明顯的氣泡來警告敵人的船隻魚雷即將接近。

這與美國魚雷相比如何?由美國驅逐艦攜帶的直徑為21英寸的Mark 15重量不到2噸,只能裝備825磅重的彈頭。最糟糕的是,它的最大射程僅為8英里,是“長槍”的三分之一。毫不奇怪,美國人強調的是海軍的炮火而不是魚雷。美國人很快就感受到“長槍”的刺痛。在薩沃島戰役中 ,日本重型巡洋艦的任務組(美國人不會想到在夜間使用魚雷攻擊中重型戰艦)和驅逐艦使盟軍部隊感到驚訝,沉沒了三艘美國和一艘澳大利亞重型巡洋艦。隨後美國海軍的撤離幾乎註定了美國海軍駐紮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在 1942年11月30日晚的塔薩法隆加戰役中,帝國海軍的“東京快車”部隊的驅逐艦擊沉一艘並嚴重損壞了三艘美國海軍重型巡洋艦,代價是一艘驅逐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超音速導彈——日本“長槍”魚雷

問題不僅僅是“長槍”本身,這也是日本傳感器的優勢。美國海軍相信新開發的水面艦艇雷達,即Mark I。1942年末的原始雷達不可靠,且操作員缺乏經驗。日本瞭望臺始終以驚人的範圍發現美國船隻。一旦被發現,帝國巡洋艦和驅逐艦就可以發射不同於海軍炮彈的魚雷,既不會出現閃光也不會發出聲音,從而保留了驚人的元素,同時又掩蓋了敵人的目標。隨著美國雷達,機組經驗和戰術的改善,日本優勢受到侵蝕。在1942年11月第二次瓜達爾卡納爾海軍戰役期間,日本失去了兩艘戰艦和其他船隻。

但更重要的是“長槍”只是垂死戰爭的最後一次喘息。在1916年的日德蘭戰役中,水面艦艇發射的超級魚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到1942年,飛機和航空母艦統治了海洋。這應該提醒我們對中國和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等“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持懷疑態度。僅僅聲稱戰艦殺手導彈將消滅美國海軍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問這些武器在什麼條件下有效。它們是否需要無法卡住的衛星導航,無法被誘騙的傳感器或無法擊落的導彈?隨著世界進進入二十一世紀,可能會發現新形式的戰爭 ——網絡,隱形,激光 ,將最終使反艦導彈成為一種強大但過時的武器。正如日本發現的那樣,所有武器都有一個季節,而且所有季節都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