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他自幼就是出了名的神童,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博学多才,刚正不阿,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更是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谁呢?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没错,他就是司马光,那个在我们还是小屁孩时就已知道的神童,在小学课本上,一篇《司马光砸缸》令我们记忆深刻,除了传递给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外,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代伟人的遇事不慌,智慧行动的事迹,更是给我们的童年给与了一个美好的向往。可是,近几年总是出现小学课本内容杜撰的情况,认为可能属于伟人自己编纂的神话系列。那么,这件事情是不是就值得我们考证,令人怀疑司马光是真的砸过缸救过人吗?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但根据司马光的性格和生平事迹来看,他已经官拜宰相,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的童年加上点英雄事迹。再加上,司马光性格过分耿直,又过分节俭,同时代很多人的笔记中都有证实,因此他也不会这么去做。

而且,《司马光砸缸》事件并非民间故事,也不是野史传说,而是一段见于正史记载的真实历史。 《宋史》载: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可是,小时候的司马光真的有那么聪明吗?

司马家世代为官,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任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从小受父亲影响,聪慧好学,七岁时便能熟练地背诵《左传》,还能把其中历史讲得头头是道,足见其聪慧异常。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如今回看历史才发现,我们只记住了司马光砸缸的英勇,却少有人记得司马光救下的那个“熊孩子”。翻看史料,终于知道那个“熊孩子”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叫上官尚光。

掉进水缸里的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要好的玩伴。而上官尚光多亏了司马光保住了一命,他们家人十分感激,淳朴的老实人为司马光送去了好酒好菜,不仅如此,还对外大肆宣扬司马光的英勇事迹。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估计早就有人将事发现场的图片,上传到网络上了,说不定还有全过程视频。可惜,宋朝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技术。但尽管如此,司马光的事迹还是传遍了中原。当时的大城市,像东京、洛阳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始流传起了司马光的“漫画书”。司马光的事迹也因此迅速广泛传播开来,司马光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据说,当时小司马光比当地的父母官的名气都大。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而上官家族呢,虽然和司马家族是亲戚关系,但上官尚光并没有像司马光那样从政,而是选择了从商,并成了当地的富豪。上官尚光长大后,离开了他和司马光一起长大的地方,但移居以后,他依然不忘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以表示自己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称为“上官岗”。

住在光山的上官后裔上官同胜说,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在他们家现存的族谱中有记载,上官家族的后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上官同胜还说,当年的感恩亭早就不在了,但上官家族的后人一直没有忘记感恩。他们成立了基金,供贫困学子上大学,还照顾孤寡老人。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司马光救的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虽然,我们现在时不时的感叹,小时候的童年快被杜撰的伟人神话系列毁了,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无风不起浪,这些未免一定就是假的,就比如《司马光砸缸》,无论真假,但它总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不也是在人品上给我们上了一课?并且还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