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开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出自宋史,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更是被白话进了小学的语文教材。儿时懵懂,只记得故事,却不知道幼时的司马光到底聪明在哪。

故事里的司马光早熟,七岁时已“凛然如成人”,且喜爱并掌握了《左氏春秋》的大意。为了显示司马光的“早熟”和聪明才智,特意举了砸缸救人这么个例子。

故事里的司马光挺高明的,巧妙得运用了逆向思维。人落水,救人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人离水,一种是水离人。大多数人的思维,像故事里的群儿一样,想到的都是让人离开水。幼时司马光无法把伙伴从缸里拖出,砸缸却要简单的多,也就是水离开人,人自然得救了。

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开去

从这一点来看,司马光不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之人,为何入仕之后如此反对变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