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占東北?

有人說楊宇霆對奉系的崛起居功至偉,大帥張作霖正是因為對他言聽計從,才成就了一番大業;而少帥張學良也正是因為槍殺楊宇霆後才釀成一系列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東北及中華民族的悲劇。當時,有人把張少帥當成個貪色又吸毒的敗家子,讓他來擔當守衛東北的重任,是勉為其難。這樣的評價對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張楊之間的是非恩怨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楊宇霆是什麼人

對於張學良,人們雖然並不真正認識他,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留有他的影子,在“東北易幟”、“ 西安事變”一系列歷史事件中,讓人牢牢記住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少帥形象。而對於東北軍中的其他人物,人們則知之甚少。

比如,楊宇霆。

楊宇霆,字麟閣,又稱鄰葛,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人。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人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作為張作霖的“大管家”,楊宇霆對張氏父子始終是忠心不貳的。楊宇霆輔助張作霖治奉期間,曾協助張作霖完成了四件大事:

一是建立東北海軍,使軍隊自成體系,增強了部隊實力。

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從軍閥、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開墾的荒地讓農民耕種,發展生產,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

三是修築戰備公路,當時東北的南滿鐵路權歸日本,修了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受日本挾制,一旦戰爭起來,可以用公路與日軍周旋。

四是督辦奉天(瀋陽)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增強了防衛能力。

由於這樣做,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大增,使早已對中國東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

在日本人向張作霖要求在東北實行“雜居”的問題上,楊宇霆認為這是袁世凱賣國二十一條第十六條的翻版,力主不予答應。日本人看出楊的所作所為,是他們侵佔東北的主要障礙,因而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可是,由於老楊深得張作霖的倚重而無法下手。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楊也沒能逃脫居功自傲這一惡習,終至招來殺身之禍。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張學良為什麼殺楊宇霆

以前我們瞭解的張學良都是很正面的,但是,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風流少帥,自身也有許多缺點。

比如吸毒。張學良吸毒成癮是人們都知道的。據說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張學良就開始吸食鴉片。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他深陷毒品已經難以自拔,曾經一天之內需要注射多次,即使在接見賓客、舉行宴會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也必須離席入內注射。直到1933年,張學良才戒除毒癮。

再如花心。張學良在1936年因西安事變被囚禁前,風流韻事一直不斷。據張學良晚年的口述實錄,他自述曾與11個女人有過11段情。張學良曾寫過一首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坦承自己“年輕時是非常荒唐的”。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就是這樣一位公子哥,在父親突然被日本人炸死後,一下子擔起了拯救東北的重任,是不是會有點力不從心?很多人都認為他不過是個貪色又吸毒的敗家子,擔當這樣的重任是勉為其難了。

因此,在張學良繼任東北軍總司令後,難免會有些不服眾,其中,常以東北軍有功之臣自居的楊宇霆就是其中之一。

張楊之間的恩怨,在張學良還沒接任總司令之前就已存在。因為,張學良作為帥府最受保護的公子哥,人人都是順從他,只有楊宇霆會對其語重心長,即使是張學良不喜歡聽的,而楊宇霆軍規太過嚴苛,這令張學良很難接受。像張學良吸毒,楊宇霆就力勸張學良戒毒,而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只會更加反感他,並不會買他的帳。

身邊有個這樣愛管閒事的老傢伙,小張心裡的積怨可想而知。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楊宇霆的殺身之禍是自找的?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接掌東北政局的少帥張學良年僅27歲。雖然當時的軍政要人表面上擁戴他,但很多人仍持觀望態度,特別是一些綠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當回事。

據一位東北軍老人回憶,說是一次某官員求見張學良不得,只好找到楊宇霆。楊宇霆大怒道:“漢卿子承父業,如此下去,抽死得了。”(時張學良已有毒癮)遂帶那位官員到帥府問衛兵:“少帥何在?”衛兵答:“尚未起床。楊宇霆怒氣衝衝地來到張臥室外,使勁踹門並大聲嚷道:“我是楊麟閣,快起來,有公事。”

張急披衣而出,楊指著罵道:“老帥在世可不這樣,混帳東西,你若這樣,東北的事能幹好嗎?”張學良忍無可忍,回敬了他一句:“我幹不了你幹!”

對張學良來說,他掌握東北軍政大權,內有楊宇霆以悍將長輩自居,外又要應付日本軍閥的各種壓迫,所謂“主少國疑”,如果不“立威”,是無法站得起來的。所以在當時情勢下,楊宇霆有取死之道,張學良也有必殺之心。

張楊之間的矛盾恰好被對東北早有貪心的日本人發現了,於是,一個新的陰謀又誕生了。

雖然張作霖的死是日本人設計的,不過,日本人似乎並不想就此罷休,他們還想讓張學良重蹈他父親的覆轍,不斷挑撥張學良與楊宇霆之間的關係。他們送給張學良一本《日本外傳》,將張學良比作日皇豐臣繡吉,將楊宇霆比作篡位的日相德川,暗示楊宇霆想要謀反。

張學良果然中了老謀深算的日本人的奸計,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最終下定決心誘殺楊宇霆。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1929年1月10日午後楊宇霆和常蔭槐見張學良,要求設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且把寫好的人事命令拿出來讓張學良簽字,這讓張的心中非常不爽,他推說晚飯後再決定。楊、常遂告辭回家。張隨即秘密部署好衛隊。晚飯後楊、常再來帥府時,被張學良的衛隊伏擊,楊、常未及反抗即被擊斃於老虎廳。

此時距“皇姑屯事件”發生僅僅半年。

楊宇霆死後,張學良派兵護柩葬於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

功過自有他人說

楊宇霆、常蔭槐被殺後,對張學良來說,“立威”是做到了,從此,整個東北的軍政人員對於少帥不再有輕看之想。

但對於楊常二人的死,人們心裡明鏡似的,所以,整東北各界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死者的追思。其中有許多輓聯,說的都是心聲。楊宇霆的靈棚掛滿省縣官員和各界名流贈送的輓聯和幛子,都是名貴綢緞呢絨所制。如:

頓使精神增劇痛;

欲伸哀輓措辭難。

——張作霖的秘書長袁金鎧挽楊宇霆

天地正氣誰留意;

人事無常莫再來。

——東北軍憲兵少將司令陳興亞挽楊宇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張學良送的輓聯:

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

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

——張學良挽楊宇霆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是誰放棄了東三省?

我們以前接受的信息是,楊宇霆、常蔭槐兩人朋比為奸,勾結日本人反對東北易幟,才被張學良果斷處決的。不過,就連張學良向中央政府發出的通電中也提到他倆有何賣國罪行,只是指責他們“彼輩奸險性成,日甚一日,近更暗結黨徒,圖危國家”等等。而南京政府剛得到東北,也不敢追究地方司令長官擅殺省長級官員的責任(國民政府有嚴禁軍人干預政治的規定)。

當時的東北,仍是少帥張學良的天下。

楊宇霆等人一死,東北軍的許多老將也都寒心了,軍心日漸渙散。面對充滿野心而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的日本人,張學良也沒打起精神來制定保境安民的軍政大計,這就給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正在北平看戲。他在生前曾親口承認是自己下命令不讓抵抗的(以前的很多教科書中都說是老蔣下的不抵抗命令。有人說,當時,東北剛易幟不久,仍是軍政自成體系的獨立王國,一切盡在張少帥的掌控之中,中央政府根本就是鞭長莫及。老蔣這是在給張少帥背黑鍋)。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日本對東北的野心由來已久,張學良對此當然清楚。然而他從來沒有真正做誓死抵抗的思想準備和軍事上的籌劃,只想以妥協和軟弱維持現狀。事到臨頭,還幻想這一次仍然不過是偶發的小挑釁,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但事情的結果卻是,日本人迅速佔領東三省。此役更加刺激了日軍的胃口和野心,他們覺得中國軍隊都是不堪一擊的癮君子、草包,因此夢想幾個月就能拿下整個中國,並於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有人據此推測,假如張少帥當初沒有誅殺楊宇霆,東北軍仍是一隻東北虎,日本人想染指東北,也得使勁多惦量一番的,那樣的話,中日之戰的格局可能會是別一個樣子。

但,歷史,不是假設。

一切都已發生,功過是非現在還很難說清,等所有的歷史檔案都揭秘時,後人會出更加接近正確的結論的。

好在,東北是片血性的土地,當少帥率領東北軍主力逃進關內時,充滿血性的馬占山、黃顯聲們站了出來,還有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以血肉之軀抗擊著小日本的鐵蹄……


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日本人就不敢輕易兵佔東北?

此文編輯參考各省各市地方誌,由小編編輯整理彙編而成,加之小編能力有限,倉促而成,如有歷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請見諒,最後小編在此感謝您能在百忙的時間點擊“小熊說故事”,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算可以的請您點一下您的金手指,關注我們歐:小熊說故事!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