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和任繼愈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一、牟宗三的觀點

(一)牟宗三認為孔子的天命即天道之意

牟宗三同意朱熹在《詩集傳》中將天命釋為天道的看法。在對“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理解上,牟宗三認為天道高高在上,有超越的意義。

天道貫注於人身之時,又內在於人而為人的性,這時天道又是內在的。因此,我們可以康德喜用的字眼,說天道一方面是超越的,另一方面又是內在的。

天道既超越又內在,此時可謂兼具宗教與道德的意味:宗教重超越義,而道德重內在義。

牟宗三和任繼愈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牟宗三認為孔子將自己的生命與天的生命相對接

牟宗三認為孔子將仁的作用分為兩方面,一是內在地講成聖,二是外在地講遙契超越方面的性與天道。

孔子認為下學可以上達,就是使自己的生命與天的生命相契接,“知我者其天乎”是人天對接的明證。但孔子在知天命後又說畏天命,說明孔子不但沒有把天拉下來,而且把天推遠一點,讓天保持它的超越性,高高在上而為人所敬畏,表示仁者的生命與超越者的關係。

待到《中庸》,把天命、天道又收進來作為自己的性。因為人可以效法天地,做至誠之人,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天地人三位一體了,至此,可以賦予天、天道、天命其內容,即通過人的仁與誠,證實它為一生化原則,生化原則標誌著天命、天道的傳統觀念已轉為形而上的實體了。

牟宗三和任繼愈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任繼愈的觀點

(一)任繼愈認為孔子視天命為至上的決定力量

任繼愈認為孔子繼承了西周時期天命鬼神觀念,在孔子的心目中天命至上,人的生死壽夭和富貴貧賤都受天命決定,當復興周道無有所獲時,強化了天命不可違抗的想法,並以“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天喪予”等再做證明。

同時敬天畏天是人的高尚品德,堯即如此。而且自身也以“天厭之”、“吾誰欺?欺天乎”等表示對天之看重、之敬畏。

牟宗三和任繼愈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任繼愈認為孔子天命的落實亦依賴於人為

任繼愈認為孔子雖然相信天命,但貫徹天命則要靠人為努力。他不認為天可以直接對人發號施令,要人通過觀察和行事去體會天意。

最終,任繼愈的結論是孔子的天命觀是一個矛盾體,既相信天命,又鼓勵人事有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