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政策導致房價上漲,如今緊急剎車,卻難以回天

近三年來,國內幾乎所有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暴漲,不少城市房屋均價已過萬。還記得2015年底那句話“居民部門杆槓率過低,企業部門杆槓率過高”,由此拉開了去庫存的序幕。而棚改作為典型工程,既能改善住房困難家庭的生活條件,又能提高城市化率,還能去庫存,自然得到了更多的資源。

該工程分兩階段,第一是進行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是進行原有住戶的安置,安置可分實物安置和貨幣安置兩種,貨幣安置是政府給原有住戶提供賠償資金讓其自主購買住房。鑑於一些地方政府無錢進行棚改和安置,中央政府通過發放棚改貸款解決地方政府的前期資金問題。棚改貸款主要以PSL(抵押補充貸款)形式進行,此種貸款比一般的商業貸款利率要低,發放的主體以國開行和農發行為主。數據顯示,2016年棚改貸款達14800億元,2017年達18400億元。棚改一方面製造了需求,政府通過貨幣化安置貸款將現金投放到居民之中,認為提高了困難戶的購買力,客觀上實現了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

這一政策導致房價上漲,如今緊急剎車,卻難以迴天

根據官方數據,2016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達48.5%,比2015年提高了18.6個百分點,可以從市場上購房2.5億平方米。

受此影響,一些主要市場在三四線的房企出現業績暴漲。2017年碧桂園銷售額達5807億元,恆大銷售額達5104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碧桂園銷售額已達3345億元,恆大銷售額達2552億元。

而三四線城市居民獲得貨幣補償之後,有頭腦的部分民眾需求外溢到省會等二線城市,客觀上也助長了二線城市的房價上漲。例如杭州、成都、長沙等地,購房群體除了當地的居民之外,也有一部分是浙江、四川和湖南的省會周邊地區。像杭州本地本身進行了大量的棚改,產生一些拆遷暴發戶,手裡有大量現金可以購置房子,而周邊的紹興、湖州等地居民,也會通過合買、以公司名義買、人才引進等種種手段,繞過限購門檻在杭州置業。而紹興、湖州本地的居民,很多也受益於當地的棚改貨幣化補償。

這一政策導致房價上漲,如今緊急剎車,卻難以迴天

有得必有失,能享受到棚改貨幣化政策紅利的畢竟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城市居民只能賠上“六個錢包”吞下房價上升的苦果。在2016年,小編居住的二線城市最高房價也只有1萬出頭,隨著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外溢,現在城市的房價也超過了2萬,向3萬靠近了。

過量資金湧入樓市的後果,就是居民部門槓桿率暴漲,2016年新增居民貸款6.33萬億,佔總貸款的50.04%。2017年的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但也創下了7.13萬億的新高,佔比高達52.7%。然而,今年5月,全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6月也只回升到9.0%。消費的萎縮只能說明廣大市民已經沒錢了,只能購買便宜的商品,甚至不敢消費了。拼多多抓住這一機會,掙夠了消費降級的錢,連馬雲的天貓也感受到了危機,不得不推出特價專區。

這一政策導致房價上漲,如今緊急剎車,卻難以迴天

終於,6月26日,國開行表示,國開行分支行暫停棚改項目審批,且審批權限上收總行。新項目基本暫停審批,但已經在放款的存量項目還是照常。

目前,貨幣化安置趨冷已在各地政策調整中有所體現。山東已取消棚改貨幣化安置獎勵,湖南採取差異化棚改安置方式,針對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市縣取消貨幣化安置優惠,江西同樣針對供需矛盾突出的市縣要求加大實物安置力度。

經過三年的操作,庫存是去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避免了,可也掏空了老百姓的錢包,消費品市場並未能享受城市化的好處。儲蓄的減少也帶來了長期經濟發展潛力的擔憂,這一輪操作,是喜?還是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