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鸿门宴”是秦朝的一个历史典故,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而今天小编也给各位介绍一场“鸿门宴”,只是故事发生的时代和赴宴的人有所不同。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故事发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时期,赴宴的双方分别是是赵襄子与代王,代国范围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代。代国与南部的赵国是邻国,老代王一直忌惮着赵国,对赵国心存戒备,并且时常嘱咐他的儿子们要严防赵国。

老代王死后,太子即位。新任代王是位明君,智慧超群,一直恪守父王的遗训,严于治军、治民,加强地方政权管理。并且远交近守,以仁厚爱人之德行政,再加上身边有一批忠臣良将,使代国变得越来越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再完美的人也有弱点——新任的代王好色。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再来说赵国,当时韩赵魏三家还未分晋,所以赵国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国家,但是三家向瓜分晋国自立为王的想法也已经谋划了好久了。

当时赵国君王是赵简子,公元前476年,赵简子病重,把太子赵襄子召来,暗示赵襄子在他死后去夺取代国。因此,赵襄子即位后第一个征讨的国家就是代国。

赵襄子知道代王好色,把自己的姐姐赵季赢嫁给他,又称“代赵夫人”。两国结为秦晋之好后,代国上上下下渐渐放松了对赵国的警惕,而代王为了回馈赵襄子,就把代国盛产的良马赠与赵襄子。这也为代国日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当时代国山水富足,所产的马也是闻名天下,而马是古代作战用的重要军士物资之一。赵襄子大喜,便经常以赵国的礼品与代国的战马互换,就这样,赵国拥有了代国的大量良马,军事实力骤然增强。

公元前475年,赵襄子邀请代王在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会盟,代王不假思索地就赶来赴宴了,而且是毫无防备。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赵襄子事先让数百名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用羽毛做的舞具里,并准备了一个盛酒用的大铜勺,还吩咐特地将铜勺的手柄做长。代王赶到夏屋山后与赵襄子开怀畅饮,满脸笑容的欣赏歌舞。等酒喝到兴致正浓的时候,斟酒的人突然翻过大铜勺,猛击代君的后脑,代王的脑浆溅了一地。跳舞的人也都从舞具中取出兵器,杀光了代王的全部随从。

顷刻间,欢乐喧闹的宴会鲜血四溅、惨叫连连,就像一个屠宰场。不久后,赵襄子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摩笄夫人

代王死后,赵襄子派人去接赵季赢,赵季赢听闻夫君被自己亲弟弟杀死的噩耗,泣不成声。她悲痛欲绝地说道:“以弟慢夫,非义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归。”意思是:容忍自己的弟弟杀死自己的丈夫,那是为妇不义。可要是因为自己丈夫死了而怨恨自己的亲弟弟,又是为妇不仁。

随后赵季赢就在路上磨尖了插发的簪子,刺向自己的太阳穴(一说是刺向喉咙)自杀身亡。代国人知道王妃的事情后十分感动,就将赵季赢自杀的地方命名为“摩笄之山”。(笄:发簪)

战国版“鸿门宴”——君王赴宴被“汤勺”砸死

在小编看来,赵季赢就是赵、代两国斗争的牺牲品。亲情与爱情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二者起了血的冲突,令这个文弱女子悲痛欲绝,于是,她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亲眼看到这样的悲剧。赵襄子虽然兑现了为先夫夺取代国的遗愿,却亲手毁掉了亲姐姐的一生幸福。以现代人的观点,这简直是禽兽不如、人人可诛,但是在当时群雄割据的乱世中,牺牲一人换来一个国家也不足为过、无可厚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