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则类“鸿门宴”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汗牛充栋,别有用心的“鸿门宴”几乎可以说每个朝代都一再上演。其中影响比较大、甚至很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公子光(即吴王阖闾)的“专诸刺王僚”;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下面试着再举三例——

一:赵襄子谋取代国(公元前475年)

赵襄子本名赵无恤,是赵简子赵鞅的庶子,本没有继位的资格,赵简子巨眼识才,放弃了嫡长子伯鲁,而把嗣位留给了无恤。

代国在赵氏领地以北,故地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带。赵简子生前就有把代国据为己有的想法,赵襄子继位后,尚未脱下孝服就登上夏屋山去察看代国的情况。

赵襄子先对代王表示友好。代王好色,赵襄子就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他。成为郎舅关系之后,赵襄子更是万般讨好代王。代国产马,代王就以良马回赠赵襄子,完全没想过这些良马在不久的将来会被用来对付代国。

关系热络之后,赵襄子在赵代边境的夏屋山宴请姐夫代王,事先让数百名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用羽毛制作的舞具里,还准备了一个盛酒用的大铜斗。在毫无防备的代王酒酣耳热之际,刺客用斟酒用的大铜斗突然砸死了代王,假装跳舞的士兵也都从舞具中取出兵器杀光了代王的随从。随即,赵襄子兴兵伐代,一举将其领土纳入赵氏版图。

故事的结局是:赵襄子用代王的车子迎接姐姐回赵,但其姐悲愤代王的惨死,在路上用磨尖的发簪自杀了。后来,赵襄子把代地封给了伯鲁的儿子赵周,是为代成君。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则类“鸿门宴”故事

(士为知己者死!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当酒器,豫让舍命行刺)

二:汉更始帝刘玄诛杀刘縯(公元23年)

王莽篡汉后,天下群起攻之。刘玄以“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的身份在公元23年被绿林军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

而同为“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的刘縯先是攻取宛城作为更始帝刘玄的临时都城,又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威名远扬,以致对刘玄的帝位形成了威胁。

昆阳之战后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聚宛城,欲借大会诸将之机,一举击杀刘縯。刘縯的弟弟刘秀警惕性较高,认为这次聚会可能有对他们兄弟不利的阴谋,劝兄长不要去。而刘縯认为大会诸将只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

宛城会上,刘玄故意对刘縯表示亲近,又借来刘縯的宝剑审视玩赏。这时,绣衣御史申屠建随即献上玉佩。按计划,只要刘玄举玉佩为号,武士就会冲出来斩杀刘縯。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刘玄并没有这么做。

刘縯的舅父樊宏已经看出了杀机,以“鸿门宴”故事警告刘縯。但是刘縯自以为功高权重,刘玄没有道理这么做。后刘玄以“抗命”为由下令斩杀刘縯麾下猛将刘稷,当刘縯为之据理力争时,被刘玄一并杀害。

后来的结局是:刘玄在杀死刘縯两年后被赤眉军所杀,而刘秀在长兄被冤杀后韬光养晦、隐忍负重,最终成为创建东汉帝业的汉光武帝。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则类“鸿门宴”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

三:瓦岗军李密火并翟让(公元617年)

隋末,农民起义蜂拥。起初,义军的队伍不下百支,后来陆续兼并,形成了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三大力量,其中瓦岗军的势力最强。

翟让是瓦岗军的创始人,他纠集同乡单雄信、徐世勣等人成立瓦岗军,在隋末乱世很快聚集部众上万。而李密则是在追随杨玄感(杨素之子)起兵反隋失败后,带着王伯当、秦琼、程知节等人半路来投。两人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后来《水浒》中的晁盖和宋江。

李密出身贵族,有较强的政治眼光,他入伙之后,瓦岗军很快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反隋的重要力量。翟让自觉才能不如李密,便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但其亲友部属却不甘心,怂恿翟让把权力夺回来,翟让并没有听从。

后李密邀请翟让喝酒,翟让欣然赴约。开饭前,李密支开了翟让的随从,拿出一张好弓请翟让赏鉴。当翟让刚把弓拉满时,李密的部将就突然发难,砍死了翟让。翟让亲友多半被杀,徐世勣被砍伤脖子后、侥幸被王伯当救下,单雄信更是跪地求饶才留下一命。

最后的结局是:李密虽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却也因此埋下了败亡的种子。后李密与王世充大战邙山时,翟让旧部邴元真在洛仓开城投降,导致瓦岗军被王世充彻底击败。出身于瓦岗军的魏征、张亮、程知节、徐世勣(李勣)、秦琼后来跻身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而不甘居于人下的李密投唐之后又再判唐,自取杀身之祸。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则类“鸿门宴”故事

(牛角挂书,被誉为“神童”的李密真应了那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