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心理學—瓦拉赫定律4:補償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改變命運心理學—瓦拉赫定律4:補償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素質欠佳,不能在運動場上驍勇稱霸,於是學習上拼命用功,在考場上摘得桂冠,有的人功課不好,便在社交場所大出風頭;父母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時間較少,於是在物質方面儘量滿足孩子,吃穿都給予最好的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就是補償作用。

補償作用是指,個體企圖用種種方法來彌補其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產生的不適感,從而減輕其不適感的一種心理防衛術。這種引起心理上產生不適感的缺陷可能是事實,也可能僅僅是因想象而存在的,補償作用使用得當,對維護自身形象及心理健康極為有利,運用不當或過度,則會產生負效應。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於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富裕的糧食商家庭,不過,在阿德勒的記憶中,家境的富裕似乎並沒有給他的童年帶來多少快樂的感覺。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從小駝背,行動不便,這使他在蹦跳活躍的哥哥面前總是自慚形穢,老覺得自己又小又醜,樣樣不如別人。

5歲那年,一場大病幾乎使他丟掉小命,痊癒以後,他便決心要當一名醫生,在後來的回憶中,他曾說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克服兒童時期對死亡的恐懼。進學校讀書以後,開始他的成績很差,以至老師覺得他明顯不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議及早訓練他做個鞋匠才是明智之舉。

1895年,阿德勒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從事了一段時間眼科、內科工作之後,他成為了一名精神病學醫生。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一篇論述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並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這個從小矮小丑陋有著缺陷的孩子,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追求著卓越,最終成長為心理學史上的一位巨人。

阿德勒的理論即“個別心理學”,其中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補償作用”:當個人產生自卑感後,為了恢復內心的平衡,會設法彌補自己的弱點。

所以,補償作用就是發揮一個人的最大優勢,激發其自信心,抵消其弱點。無數事實說明,補償措施能給自卑意識強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成千上萬個自卑感強的人通過補償途徑獲得了自尊、自信、自愛。

心理學家曾對400位有成就的人進行了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這些人在童年時都有共同之處:家境貧寒,父母離異,身體殘疾。其中85位小說家和劇作家中74位的父母有精神或情緒方面的問題。400人中,雙目失明、耳聾、體弱多病、發育不良、相貌醜陋、語言表達困難者竟佔1/4。補償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這些人奮發圖強的主要因素,甚至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改變命運心理學—瓦拉赫定律4:補償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