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乾隆作為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但也是從他開始,清朝開始極速衰敗,他在位60年,實際掌權64年,乾隆對自己一生的評價甚高,那麼我們不妨從下面這件事上看看乾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自古江淮熟,則天下足”這句話不是白說的,從長江、江淮流域,每到每年6、7月份,因為梅雨的關係,雨水充足,但這造成了大量的洪澇災害,平均每百年發生水災27次,並且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乾隆在位時,最讓他頭疼的的一件事就是“淮河水患”,大家都知道,在天災面前,人力是非常渺小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使得乾隆非常難抉擇,當時很多官員提議開閘放水,把水洩到安徽或者江蘇。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問題,早在東漢年間陳登所修的高家堰堤壩,後在萬曆年間翻修過,這本是非常好的防洪建築,但是這其中卻有一個問題,如果把淮河水洩出來,高家堰堤壩會把洪水擋住,這樣洪水勢必會倒流會安徽。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這樣一來安徽的百姓不樂意了,紛紛請願說如果要洩洪,要先把高家堰堤壩拆除,要不然安徽就要遭災,但是江蘇百姓則說不行,高家堰堤壩本身就是為了防禦洪水所築,如果拆除洪災可能會淹沒江蘇。時間到了七月,水患在安徽氾濫嚴重,於是百姓紛紛請願,但是這個當地官員也決定不了,百姓眼見官府不作為,為了生存,準備自己動手拆除高家堰堤壩,但是如果拆除江蘇那邊就要發生水患,於是江蘇百姓紛紛前來阻止,雙方打作一團。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這件事越鬧越大,乾隆得知後, 認為錯在安徽百姓,高家堰堤壩不能拆,他給當地官員下了死命令,不得拆除高家堰堤壩,如此一來,隨著梅雨的連綿不絕,淮河水位還在持續上漲,如果在不放水,安徽百姓可能會傷亡慘重。於是當地官府便向乾隆再次啟奏,詢問是否疏散當地百姓,減免損失,但是乾隆卻答覆到不允許疏散,因為乾隆考慮到如果疏散百姓,安徽的百姓肯定會強行去拆高家堰堤壩,自古江南富足,朝廷的稅收全指著這裡,所以江蘇不能有絲毫損失,於是告訴安徽巡撫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何況,安徽百姓本身就想私自拆除高家堰堤壩,在乾隆眼中這些刁民淹死就淹死了,於是在他的授意下安徽巡撫沒有下令通知疏散百姓,高漲的洪水吞沒了安徽,之後,無數安徽百姓死在這場洪災中,僥倖活下來的,家園也被毀掉,也變得流離失所。

洪災來臨乾隆皇帝說:誰都不許通知,淹死這些刁民,結果死傷慘重

從這件事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乾隆並沒有大的過錯,但他隱瞞消息,致使安徽百姓死傷慘重,卻也是不道德的,乾隆總結一生用了“十全老人”這個稱號,大家覺得他算不算得上“十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