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清中期以後,中國逐步走向衰落,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外部世界的茫然無知。其實早在乾隆和嘉慶年間,英國就曾經兩次派使臣欲與大清建交。但是大清皇帝自詡為天朝上國,無意識交“蠻夷”,最後竟然因為覲見的時候是否需要“跪拜”之爭,而兩次與西方文明失之交臂!

乾隆五十七年(1792),當時的英國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成了世界頭號貿易大國,英國派遣馬嘎爾尼使團,借為乾隆祝壽之名開始了訪華之旅。這次訪華之旅的真實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國未能用計謀或武力獲取的商務利益與外交權利”。

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乾隆皇帝

得知英使團來華的消息後,清帝國的統治者們對使團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甚至連使團的食宿乾隆帝都親自過問。英國人雖然懷著非分之想,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清朝對他們而言仍舊是個未知的方世界。對乾隆帝而言,他仍然視英人為“夷狄”之類,把英國的特使當作準備臣服於天國的朝貢者。在乾隆帝看來,這是一個遠在天邊的藩國不遠萬里來朝貢天國了。

英使團一行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二日到達天津,受到了清朝官員的熱情款待。在往北京進發的途中,中方陪同官員提出覲見皇帝時需行跪拜之禮,英使當即表示拒絕。到通州後,中方陪同官員再次提出跪拜要求,英使以不熟悉中國禮節作為推託。陪同的官員以為英人真的是不會行跪拜之禮,便當場跪在地上做了示範並要英使好好學習,又被英使拒絕。馬嘎爾尼不願跪拜,理由很簡單,在他們看來,他們是代表英國國王來拜見乾隆帝的,如果向乾隆帝跪拜,這有損英國君主的尊嚴。

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馬嘎爾尼團使團

英使一行於七月十五日到達圓明園。隨後,中方陪同官員又提出禮儀問題,英使託詞說到北京城中再議。進入城裡以後,清廷又派傳教士勞克司神父來遊說,英使拿出了攜帶的英國國王和王后的肖像,說他可以依中國禮儀覲見皇帝,但在這之前,中國方面需派一職位與他相等的官員先跪拜國王和王后。這使中國官員十分作難。因乾隆帝當時在熱河行宮避暑,英使需前往熱河拜見,只好先將此事擱置。

馬爾尼將隨身攜帶的大件禮物放在圓明園後,便啟程前往熱河,八月初四日英使一行抵達熱河。乾隆帝的寵臣和腫連續派人交涉行跪拜禮的問題,均不得要領,最後中國官員詢間英國接見時的禮節,大使告以“屈一膝而吻王之手”,並做了示範。對此,清廷尚屬滿意,但吻手一節不合乎中國禮節,被免去,這樣,糾纏不休的禮儀之爭才算有了結果。

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八月初十日,英使馬嘎爾尼持國書在萬樹園覲見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入鄉隨俗,英國大使穿著一件“花團錦簇的天鵝絨上衣”,頭上是一頂飾有大白羽毛的帽子。”

乾隆帝一坐上御座,馬嘎爾尼就開始向帳篷走去。他捧著以珠寶嵌飾的金盒子,裡面裝著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函。他“莊重地走著,走上通往御座的臺階,把信交到了皇帝本人手中。皇帝接過信,把它交給大臣和珅,和珅把它放在墊子上”。依照常例,乾隆帝賞給馬嘎爾尼一柄如意。接著,乾隆帝詢問大使和英國國王的健康狀況。隨後,馬嘎爾尼又在清朝官員的陪同下游覽了山莊。

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清政府認為覲見之禮已畢,使團任務完成,英使可以走人了;而馬嘎爾尼則認為自己來華的真正使命才剛剛開始。使團返回北京後,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駐北京,開放寧波、舟山群島、天津為貿易口岸等一系列要求。乾隆帝得知馬嘎爾尼此行的真實目的後,斷然拒絕。他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並警告他們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貿易,否則必遭“驅逐出洋”。在天朝上國的閉關政策面前,馬嘎爾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離開北京,返回倫敦。

英使雖然得以覲見皇帝,但除了給英王的大量禮物和給使團的賞賜以外,所有要求一無收穫。他們來華的美好夢想落空了,不僅沒有能擴大與清帝國的商業往來,也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通過這次訪華,馬嘎爾尼使團瞭解了真實的中國,後來馬嘎爾尼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在馬嘎爾尼使團之後,嘉慶二十一年(1816),英國又派遣阿美士德使團訪華,企圖與清廷商討中英貿易事宜,打開中國門戶。然而這一次更糟糕,阿美士德連嘉慶皇帝的面都沒有見上就被打發回去了。

乾隆,嘉慶父子兩位皇帝與英國的跪拜之爭

嘉慶二十一年閏六月十九日,阿美士德使團抵達天津,得到工部尚書蘇楞額的歡迎。不過,雙方就覲見清帝的禮儀問題出現分歧,清方要求阿美士德向嘉慶帝行三跪九叩禮,但是阿美士德只願意以“脫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雙方在禮數上的分歧與爭執,使阿美士德使團未能入京,滯留於京師附近的通州。在通州期間,理藩院尚書與禮部尚書曾拜訪使團,遊說阿美士德行叩頭之禮,不過副使小斯當東與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卻堅決反對,指此舉將有損英國威嚴。儘管英政府曾訓示阿美士德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權宜的心態看待中國禮數,但因小斯當東等人的強烈反對,他最終決定以“單膝下跪低頭三次,並重復動作三次”代替三跪九叩。

清廷最初對阿美士德的讓步不予接受,但立場逐漸軟化,稱英人不習慣跪叩之禮云云。在七月初五日,理藩院尚書向嘉慶帝上奏,說阿美士德雖然起跪頗不自然,但是“尚堪成禮”,並奏稱他演習叩頭多次,已有長進。嘉慶帝聞奏後,決定於七月初七日在頤和園接見阿美士德。阿美士徳使團連夜趕路,終在初七日凌晨時分抵達北京。儘管阿美士德得知清帝即將準備接見,但是由於載有官服與國書的車輛仍未抵達,加上路途顛簸使他疲憊不堪,他要求稍事休息。經過又一輪爭吵後,阿美士德堅持歇息,結果負責帶領覲見的官員不得要領,向嘉慶帝謊稱英使生病了。嘉慶帝以為英使傲慢,目無聖駕,大為光火,於是取消覲見,並下令驅逐使團離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