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近日,筆者在《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四百十六中讀得一段文字如下: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這是乾隆五十七年辛丑日那天,乾隆皇帝對大清皇家高考招生辦統招人員的一份批示。

事情的起因是那年皇家統招人員在對各省鄉試答卷進行復核時發現了問題,於是就向皇帝報告說:"河南有個八十一歲的考生曹逢庚,這次考中了舉人。但是我們發現這位老同學的作文題中有一句'彩散雲漢外',這第四個字'漢'的平仄用錯了。為此,特向您請示停他會試一科。當否,請批示"。

乾隆是這樣批示的:"他確實答錯了,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按招生簡章,是應該停他一科。但是我又仔細的看了一下,對於可以不論平仄的第三個字'雲'他沒有用錯啊,說明他答題的態度還是比較端正的,沒有任性的更加離譜。再說,他年齡跟我也差不多,都八十多了,多不容易啊。老年人犯點小錯誤是上帝都可以原諒的嘛。所以我看,你們就把錄取通知書發了吧,讓他進京來參加會試,再考不好就權當旅遊了"。 

乾隆帝在這份諭旨中,除了曲意為曹同學辯解以示自己寬宏仁慈之外,還是與大清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有關的,若換成尋常年輕士子在試詩內出現拗字、有失平仄,則早就取消錄取資格、停科懲罰了。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道德中,孝道佔據了特別重要的地位。

儒家又根據"己欲達而達於人"的原則,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將孝道從家庭推廣到社會。

封建統治者也尤為關注孝的作用,認為可"求忠臣於孝門",歷來標榜"以孝治天下"。

作為孝道的具體表現,尊老、敬老、愛老、養老自然備受國家和社會重視。

下面我們就看看大清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吧。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順治元年清政府己作規定: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年過七十即不必承擔國家差役。

後來開始把免除差役的範圍擴大到老人的家庭成員身上。

另外為防止了女為官在外、對老人贍養不周的情況,清政府還實行了官員告養制度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所謂告歸就是因父母年高,官員可以請假回家奉養。當然了,是主動請假,還是被動申報,我現在也沒整明白,下一步研究明白了再另起話題。

順治十三年首先頒佈了漢員的告養制度:"凡內外官員有祖父母父母年老,無伯叔兄弟,準其終養。"

康熙三年,又作了補充規定: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八旗官員的告養制度出現則較晚,康熙七年才規定如旗員父母年至七十五以上,家中無兄弟侍養者,都不準保送外任。如果已經外任,後來父母年老,可以呈請回旗侍養。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順治元年規定,軍民年八十以上者,政府賞給絹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加倍給予。

雍正四年,又遍賞全國七十以上老人錢物,共費銀八十九萬餘兩、米一十六萬五千餘石。

每逢朝廷慶典時,清政府也通常會對老人有所賞賜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在古代社會的醫療條件下,高壽極不易得,故而高壽不僅為個人之福,也常被視為國泰民安的祥瑞之兆,為此歷代政府往往對高壽者有特別照顧,清代自不例外。

清代要求地方官要不時"存問"九十歲以上的老人。

啥是"存問"?

這個存問制度是從漢朝就有了的,《史記·高祖本紀》:"病癒,西入關,至櫟陽 ,存問父老"。

也就是請安、致意、存候、慰勞、慰問、問候等等,多指尊對卑,上對下。

估計不能好意思空手去,能帶有慰問品。

如果老人系孤寡或因其子孫貧困而不能得到贍養的話,地方官應對其採取賑恤措施。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因百歲老人尤為難得,清政府不僅賞給財物,還常予以旌表。

康熙九年即規定:"命婦女孀居,壽至百歲者,題明給予'貞壽之門'匾額,建坊銀三十兩"。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康熙四十二年後,旌表的對象有所擴大,無論男女,只要年過百歲,都予以旌表,"老民年登百歲,照例給予建坊銀,並給'昇平人瑞'匾額"。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到了雍正四年,又作了補充規定: "年至一百一十歲者,加一倍賞銀,至一百二十歲者,加兩倍賞賜,更有多得壽算者,按其壽算加增,著為定例"。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清代法律對老人犯罪作了特別的規定:如年過七十以上者犯流罪以下,罪行並不嚴重者,可以錢贖罪;八十以上老人犯罪,罪行嚴重需判死刑者,須由皇帝親自裁決;九十以上者,則"雖有死罪不加刑"。

不過我分析,這是一紙空文的可能性比較大。清朝時期人口平均年齡才三十多歲,年齡達到這標準,想幹啥壞事也有心無力了吧?

這是法律對老人的優待,而在其他諸多方面,老人也享有特殊待遇。

如在科舉考試中,清政府對堅持參加考試的老年應試者往往格外開恩。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為提高老人地位,提倡敬老風氣,康熙、乾隆兩朝還舉行了 "千叟宴"。

康熙五十二年,為了慶祝康熙六十壽辰,邀請了全國六十五歲以上在職和退休的文武官員以及全國各地推舉的賢德長者共二三千人進京赴宴。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首先宴請漢人,三日後宴請八旗長者。

據載,與宴漢人中九十歲以上有33人,八十歲以上538人,七十歲以上1823人,六十五歲以上者1864人。

舉行宴會之際,康熙還頒佈諭旨,遍賞天下老者。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後乾隆五十大壽時也曾仿行"千叟宴",與宴者3000 人,"閩人國子監司業銜鄧鍾嶽年百三歲,白閩至京赴宴,尤為盛事"。

在地方上,清代規定由老人辦理鄉約。類似於現在的村幹部。在農村好使;

順治十六年,清政府立鄉約制, "應會合鄉人,公舉六十以上,業經告給衣頂,行履無過,德業素著之生員統攝,若無生員,既以素有德望六七十歲以上之平民統攝,每遇朔望申明誡諭,並旌別善惡實行,登記薄冊,使之共相鼓舞"。

鄉為基層行政單位,鄉約就是一鄉首腦。讓他們發揮餘熱。

他要負責處理眾人生活中面臨的治安、經濟、社會、教育、禮俗等問題。使鄉人能"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另外,沒啥人生高光時刻的老農,只要你勤勉於農業,也有機會得到官府表彰。

雍正四年議定:"查各州縣內,實在力田老農,素無過犯者,歲舉一人,並將所舉姓名履歷造冊送部,查核屬實,給與八品頂帶榮身"。

這個指標就很厲害了,比當年農轉非還硬氣,直接進入公務員序列。

這些措施的實行,對宣揚敬老風氣、提高老人地位大有裨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保障老人生活的作用。


乾隆,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為老不尊的小機靈鬼

當前,我國已步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老齡化不僅速度快、來勢猛,還面臨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規模大、人群疊加性強等突出問題。

筆者初衷,就是藉此文讓在外奔波的遊子、忙於事業和應酬的人士有所思考: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年老?如何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尊老愛老孝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