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了韩信后数次表示很后悔,真心还是政治作秀?

其实历史上刘邦并没有杀韩信,杀他的是吕后。但刘邦也确实对韩信不放心,所以吕后杀他,颇为符合他的心境。

但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刘邦想杀韩信却没有杀,其中有很深厚的原因。吕雉杀了韩信,确实帮刘邦做出了决断(因为韩信已死,后悔也来不及)。

咱先说说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再讲他为什么又不杀(不杀,不是不忍心杀,更不是不愿意杀,而是不能杀)。

刘邦杀了韩信后数次表示很后悔,真心还是政治作秀?

首先,韩信确实有几件事做得不太妥当,让刘邦感觉很不舒服。

头一桩,便是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人向刘邦求封代理齐王——这件事对刘邦刺激很大,因为刘邦此时也只是个王:汉王而已,如果韩信做了齐王,岂非两人地位相近?而且,刘邦在这个时候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所谓危在旦夕之际,虽然有张良、陈平的谋划,他最终还是给了韩信齐王的头衔,然而,他心里很不爽。

第二桩,是楚汉相争之际,楚王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来一招三分天下,稍后,韩信的手下谋士也劝他独立。更以(韩信)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的理论来游说韩信——老实说这些游说之言不是没有道理,后世也曾发生类似事件,最著名的岳飞冤死事件表面上是国策之争,实际上就是因为岳飞功劳太大,已然震主。

刘邦杀了韩信后数次表示很后悔,真心还是政治作秀?

当然震主不一定就是一个死字,问题在于,已经有人两次来游说韩信,这样的事必然会传到刘邦耳朵里。

所以,刘邦随后就采取了对策,当垓下决战结束,刘邦单车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同时把韩信从齐国转封到陈以东一直到大海这么一块看上去蛮大的土地之上。

实际上,刘邦这是下了一招双手锏,一方面夺兵权是担心韩信会谋反,另一方面把韩信的封地从齐转移到楚,也是担心他谋反——转封之后,韩信忙着整理新封地的事务,就没空胡思乱想了。

但刘邦依旧没放心,很快他又听说韩信居然收留了项羽旧部钟离眛,随后又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显然这是刘邦自己人干的勾当),于是陈平便为刘邦设计了云梦巡游事件。而在韩信这边,又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见刘邦,你就没事了(说话这人也很可能是刘邦或是陈平派去的奸细)。结果韩信便傻乎乎地提着人头去见刘邦,刘邦这便笑了。

不过,这一事件对韩信的刺激是极大的,原本他以为刘邦能理解他的忠心,但事实证明不能。所以他的内心很苦闷,以至于在被贬的情形之下,还在灌婴面前摆谱,说什么:“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更在刘邦面前说自己带兵越多越好,而刘邦只能统兵十万。

但实际上对于刘邦而言,韩信并不是毫无价值了。汉高祖六年,他被匈奴骑兵包围在白登之役,而他与他的将领们毫无应对之策,这里便体验出韩信的军事才能价值来了。

然而,刘邦还是不用韩信带兵打匈奴,他宁愿和亲,收买北方边境的宁静。

刘邦杀了韩信后数次表示很后悔,真心还是政治作秀?

这就更加激发了韩信的怨恨,终于在十年之后,陈豨反叛之际,刘邦亲自讨伐,韩信就托病拒绝随从。于是就有人告发,说他其实暗地里企图袭击吕雉。最终,萧何和吕雉的一场设计,要了韩信的命。

实际上,所谓韩信造反事宜,很可能纯属虚构。就如同之前有人说他收留钟离昧,试图造反一般。韩信在汉朝建立之后,几乎不可能有夺取皇权的可能与决心,就如同当年的姜子牙在周朝建立之后不可能夺权一样。历史上从来没有开国大将能起兵造反夺取皇权的事例,五千年中一桩都没有,由此可见刘邦的担心纯属多余。

所以这就是刘邦想杀又不杀韩信的心态,一方面他抹杀不了韩信的功绩,另一方面他对韩信半信半疑,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韩信呆在封地,只管喝酒吃肉跳舞,那是最好的。又或者,韩信向刘邦表示愿意带兵去打匈奴,然后死在草原之上,也比受冤被杀灭子绝孙来得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