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視角:深圳中年危機的房價AB面

Kopu導讀:被喻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的深圳,在與北上廣領跑37年的狂奔速度後,面對國內城市競爭格局越來越明晰、經濟告別高速增長的現狀,深圳如何自如應對,降房價還是提稅收,貌似都不是良策。

2018年剛過半,華為便有2700員工從深圳遷往東莞上班,美其名曰"紮根深圳,展望未來",但企業的遷出不只是華為,據Kopu君瞭解到,截至2016年,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說完企業的境況,再談談樓市。

深圳在一片唱衰聲中,自2016年起,樓市連續20個月下降,簡直是雪崩式暴跌達每平米875元。終於普通人不吃不喝工作100年就買得起深圳一套房,現在還差1000多萬就買得到了。當初深圳用房地產拉動經濟的畸形路子,在如今泡沫橫生的時代,正在以一種難以想象的苦果回報這個城市。

Kopu城市視角:深圳中年危機的房價AB面

Kopu解讀:高房價擠出效應

深圳房價過高是什麼概念?打個比方,A股一半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幹一年,利潤都不夠買深圳一套住宅。深圳,正在向對岸的香港步步看齊,員工平均年薪70萬元的華為只好用腳投票。

當然這也不是華為第一次逃離,早在2016年,華為的下游製造環節因深圳過度開發房產而拿不出用於工業擴張的土地,計劃流產。也就是說,深圳披著工改的外衣,一邊幹著改造的活,一邊做著房地產的生意。在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非常明顯的誘惑下,工業用地徹底淪為房產的奴隸。公寓、豪宅、辦公大樓紛紛拔地而起,當然代表政府稅收巨頭的房價也一飛沖天。

Kopu城市視角:深圳中年危機的房價AB面

深圳的高房價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悄悄的擠出末端基礎企業, 1.5萬家企業被擠出深圳,擠出的也不只是是製造企業,更多的是科技創新企業,就如大疆,就如中興、比亞迪等等。

Kopu解讀: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製造業的大逃離,與服務業的頹喪,就如唇齒的關係。試想,失去了製造業的深圳,港口、物流、倉儲、金融、法律、會計、保險、廣告、售後、培訓,這些第三產業又能服務於誰呢?沒有了製造,劍指"未來硅谷"的深圳,其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馬上就要下來了,產業空心化的深圳,是否能夠撐得起廣深創新科技走廊,進而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與全球頂尖灣區一爭高下。昔日臺灣的新竹科技園與香港皆是產業空心化嚴重,看似佔領了市場,但自身弱化的產業,最終還是失去了持續創新的基礎。

時下的中國,一場高房價的噩夢全面襲來。"樓市四小龍"的南京、蘇州、廈門、合肥已出現了 "房價驅人"。網紅城市杭州的房價也令人生畏,照這個趨勢漲下去,逼走阿里巴巴也完全不是沒有可能。

Kopu城市視角:深圳中年危機的房價AB面

"房地產經濟學"的苦果,就是用這一種悖論式的手段嘲笑我們。昔日靠房地產經紀拉動城市經紀發展增速,帶來無數榮譽和產能,但也終將受到房地產的反噬。7月5日,央行定向降準,釋放出7000億的流動性用來澆灌小微企業和債轉股,但誰也不知道,這裡頭到底會有多少錢拐個彎,繼續流入樓市。

Kopu君認為,是時候跟離譜房價和離譜經濟增速說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