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患者需要「自救」

社交恐懼症患者需要“自救”

社交恐懼症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精神障礙,多於兒童少年期起病。其中,那些患廣泛性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對社交場合的恐懼和迴避行為,較長時間脫離同齡夥伴群體,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甚至是難以補救的社會功能損害。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我們平時說的社交恐懼症,一般是指廣泛性社交恐懼症,也有人誤將其稱為“自閉症”(儘管社交恐懼症患者有迴避社交的行為,但仍然不宜將之稱為正式名稱為“孤獨症”的自閉症)。廣泛性社交恐懼症核心的臨床特徵為擔心或認為自己在社交情境中言談舉止不得體,並因此產生不合理和明顯過分的焦慮,以及對相應社交情境的迴避行為。多數患者在處於社交情景而認為可能受到他人注視時,即出現明顯的焦慮不安,並想方設法地迴避或離開這樣的場合。患者感到在面對陌生人時害怕受到注視,為此而手足無措或侷促不安。患者若不能離開這樣的場合,也必然表現出明顯的不自然表情和姿勢、面紅、心跳、手足震顫等。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當眾發言,患者的言語也顯示出相應的焦慮如聲音微弱、打顫、前言不搭後語等。患者在這種場合的眼神也頗具特徵,目光遊移或注視地面,迴避與對方有眼神的接觸。多數患者在面對陌生異性尤其是年齡相近的異性時表現最為突出,其焦慮往往達到極為強烈的程度。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常常主動迴避可能要面對陌生人的情景,患者不敢參加聚餐、開會、上課、培訓等活動,也不敢當眾說話、進食,甚至不敢當眾行走坐臥,因此可能造成患者的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個別社交恐懼症患者還可能表現出類似於緘默症的表現,在任何有陌生人的場合都不言語,保持緘默。極少數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表現具有“反常”特徵,即在陌生人面前並不焦慮,但在較熟悉的人面前卻非常焦慮。

作為廣泛性社交恐懼症常見的伴隨現象,絕大多數患者在患病期間還存在

社交恐懼症患者的三個“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