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军师才能远超徐达、常遇春等人,从这事就能看出!

朱元璋自起义以来,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统一了江南之后,决定率军北伐暴元。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在北伐出征之前,对北伐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作了很多工作,并也征求手下诸将的意见。

当时,明朝第一猛将的常遇春认为元朝乃是强撸之末,主张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便是。只要拿下大都,其他各地必会望风而逃,不战自胜。

朱元璋军师才能远超徐达、常遇春等人,从这事就能看出!

许多将领闻言后,纷纷点头赞同,但是朱元璋仔细查看了元朝在西北的兵力部署之后,却不赞同这个方案。他认为这个作战方案太过轻敌冒进,并不可取,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元大都城坚墙厚,很难攻破。虽说当时元朝政府党争不断,王保保与李思齐、张良弼等军阀混战不堪,但是元朝建都已过百年,经过那么多年的经营,大都肯定是城坚墙厚,粮草充足,一时之间,很难攻破。

第二,孤军深入,太过危险。倘若孤军长驱直入,攻打元朝大都的话,那么元朝廷必会发布命令,让四方诸侯援救大都,然而元大都城坚墙厚,必会久攻不下。一旦援兵四集,切断北伐军的退路,那么必会粮草不继,北伐军势必非常被动,陷入进不得战,退无所据的困境。

朱元璋军师才能远超徐达、常遇春等人,从这事就能看出!

因此,朱元璋认为常遇春的建议太过轻敌冒进,并不可取,于是提出了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史书上记载: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明太祖实录》

其实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军事才能。他将整个北伐的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派兵攻取山东,然后再调转枪头,攻打河南,占据潼关,孤立元大都。

朱元璋军师才能远超徐达、常遇春等人,从这事就能看出!

第二阶段,断了元大都的左右臂膀之后,使其成为一座孤城,然后再率兵攻打河北及元朝大都,那么就会轻而易举地消灭元朝了。

第三阶段,大都攻克之后,再率大军由大都一路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完成北方之统一。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达和常遇春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战略思想,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可谓是千古奇功。这中间自然离不开徐达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当然也能从中看出朱元璋的战略目光和难得的军事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