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良性退出九個假,是不是以後都沒有P2P跑路了?

網貸行業已走過10個年頭了。今年作為備案監管元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輿論對停業清盤的P2P平臺頗加關注,對平臺跑路的新聞反倒降低了熱情。

一方面是隨著備案工作的推進,業內人士估計最後能通過備案的平臺數量在400~800家,這就是說,有一大半的P2P將退出歷史的舞臺。另一方面是因為跑路的平臺大多小平臺,關注的人不多,涉及資金量也較少。對於投資人來說,P2P平臺停業清盤後,自己的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才是大家比較關注的。

十個良性退出九個假,是不是以後都沒有P2P跑路了?

區別於以往的背景雷、存管雷,這一種良性退出的方式是平臺親口承認的。

“各位親愛的投資者你們好,由於出於種種原因,我們不得不宣佈,我們清盤(暴),良性退出(雷)了”。

在我看來,良性退出,應是指在不失聯、沒有引發提現困難的前提下,全額墊付投資人本息而後退出網貸業務,投資人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

但是,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很殘酷。

我們看現在有的平臺,態度誠懇,語重心長,視投資人為家人,然後,表明態度,自己不幹非法集資自融的事,但無力迴天,合規壓力大,壞賬多,希望投資人給他們信心,信誓旦旦終有兌付的一天。

打著良性退出的幌子,拖延時間,暗中跑路。或者兌付本金清算週期動輒三五年,週期這麼長,中間指不定有什麼變數。

比如雅堂金融,很多老司機有所耳聞。它主動退出P2P業務,給出了3中處理方案,其中一種就是每月兌付,到2019年6月全部兌付完成,想想還算是良心。但是就僅僅兌付一個月,就有投友爆料,第二期沒有兌付,官公告的兌付已經沒有了下文,說好的退出,只是權宜之計。

又比如海星寶,提現直接扣一半本金,至於另一半什麼時候能還回來,平臺說最終會還的,你信嗎?

再比如微龍網,大用戶代收10萬以上分3年兌付,然後投資人慢慢等....

類似這樣的平臺太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P2P平臺有了新玩法。公告一發,網站一停,電話一關,人都沒影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靠譜的平臺,投資人的資金流向很明確,每一分錢都能對應相應的項目,借款人到期還款,投資人到期贖回。如果出現逾期的情況,平臺也可以協助催收,或者擔保公司等進行處理。

十個良性退出九個假,是不是以後都沒有P2P跑路了?

縱觀網貸行業,P2P平臺毫無節制的資金擴張,資金端不斷增加,資產端卻跟不上,比比皆是。真正合規、業務正常的P2P少之又少。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在渾水中找到靠譜的、適合自己的平臺呢。

今天不扯什麼“四不投”原則,遠離小平臺、少褥羊毛、分散投資...這些老生常談的東西,而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與大家談談具體平臺。

據瞭解,風零度作為提供擔保服務的平臺,首創大眾分保的模式,不以借貸利息為收入來源,而是通過提供擔保服務獲取收入,這種創新獨特的模式深受投資人認可。

具體來說,信貸或資產機構將貸款信息或資產信息接入平臺;平臺自動計算所需保證金並自動其理財產品;投資者認購買理財產品份額,獲得收益,併成為實際擔保人;平臺SAAS系統內部智能計算並細化分散匹配擔保。

值得肯定的是,系統將單筆投資可匹配擔保數十個機構的數百個項目,當某個機構的某個項目出現不良時,只佔該筆投資的幾百分之一,而收益佔該筆投資的1/8左右,遠遠大於承擔的不良金額,確保了投資人的理財收益並大大分散降低了本金的風險。

十個良性退出九個假,是不是以後都沒有P2P跑路了?

一直以來,風零度堅持自律,團隊不僅在風險控制方面資歷頗深,時刻謹記自身的使命,為廣大投資人保駕護航,而且在擔保項目上,嚴格地篩選、專業的把控,選擇優質的資源,減少用戶承擔的風險。

它在合規上也不斷的努力,一方面,上線初,向金融辦申請批示,所謂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從一定層面上說獲得先行先試的認可;另一方面,擔保是政策鼓勵的發展方向,同時平臺也積極與持牌大型機構合作申請成為首家網絡擔保公司。

既不涉及放貸又能做到每筆匹配擔保、分散風險,而且理財產品多樣,次日付息,新手專享15天1萬元收益高達70多元。資金理財資金作為擔保保證金,全額存管於平臺方的平安銀行賬戶。這也難怪,安全可靠又有錢賺誰不喜歡。

總之,監管不斷加強,我們與其日思夜想能拿回多少本金,還不如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多費點心,選擇真正的好平臺,事前做好功課比事後處理重要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