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爲何無法一統三國?這道難題連曹操也無解

在剛開始,曹丕頗有些想統一天下的願望,甚至還牛逼哄哄地去問賈詡,你看朕想統一天下,吳和蜀這倆軟柿子先撿哪個捏?但賈詡是何等老謀深算的人物,一番話直接給曹丕澆了盆冷水:


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

大意就是,你以為那倆是軟柿子?非也,那都是硬骨頭。咱們還是繼續等待時機吧。

曹丕為何無法一統三國?這道難題連曹操也無解

事實證明,賈詡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魏國依仗北方富庶之地,綜合國力超過吳蜀兩國總和,但是最後魏(晉)一統三國,仍然是要像賈詡所言“俟其變”,才能一舉成功。滅蜀,是因為蜀國黃皓亂政、民生凋敝;滅吳,則是因為吳主孫皓暴政、“人不自保”。

而在曹丕那個時代,這兩國“變”了嗎?沒有。蜀國雄主劉備尚在,又有諸葛亮等一班文武輔佐;即便劉備駕崩,但諸葛亮立刻穩定了局面,蜀中甚至得到“大治”。吳國就更不用說了,孫權這位將來的老壽星還在盛年,手下陸遜、徐盛皆當世名將。就如賈詡所說,“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這就是時機不到。

曹丕為何無法一統三國?這道難題連曹操也無解

但是曹丕不聽。於是三度伐吳皆鎩羽而歸,軍隊就是過不了長江天塹。打蜀國,終曹丕一朝,也就拿下一個孤懸在外的上庸。而且曹丕不打則已,打了幾次,又把吳國和蜀國打到一塊兒去了,“孫劉聯盟”一致對抗魏國,又都是硬骨頭,統一自然難上加難。還有人認為,如果曹丕採納了劉曄的意見,與蜀國夾擊東吳,那麼滅吳後專心對付蜀,統一的概率更大。但是曹丕能想到,劉備和孫權也不是傻子。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其戰略核心都是南方對抗北方,如果曹丕在夷陵之戰期間去打東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讓兩家更早進行抱團。

按照三國的走勢,魏國的國力是越來越強,因為他們佔據了最富庶的地區,經濟生產恢復無疑是最快的;而吳蜀是越來越弱。由此可見,魏的強大和吳蜀的衰弱,是統一過程中缺一不可的條件。而在曹丕的時代,吳和蜀衰落了嗎?顯然沒有,這又是時機不到。別忘了,即使後期強大的魏(晉)從滅蜀到滅吳,也用了整整17年時間。

曹丕為何無法一統三國?這道難題連曹操也無解

魏國實力強,只能說明曹丕掌握了統一三國的基礎,但何時在基礎上更進一步,曹操用了十多年都不知如何下手;曹丕僅執政了七年,他更是永遠無法等來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