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帝出于陈(乾隆帝出于海宁陈家)”,可以肯定这是清末民间出现的精神胜利法,但它比阿Q的“我们家以前比你们都阔多了”更进了一步,那就是鲁迅一针见血的调侃,“一条xxx就把满清的命革了”!

信息传播的惯例是,凡与花边挂钩的几乎必然会成为热点。想想吧,大清以异族入主中原,就在盛世巅峰时,他们的老大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革命,享其国本、寝其贵妃、续其宗嗣,满洲一场辛苦,还不是为汉人做了嫁衣裳!正义感、满足感爆棚有没有!也正是网文中最受欢迎的套路。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然而正如金庸自承: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成:小说家当然喜欢传说,但历史学家并不喜欢。

这本小说便是金庸初出茅庐便名动香江的《书剑恩仇录》。

红花会总舵主遗命义子陈家洛接任,并说这里面有个大秘密,但绝不涉及任何私心,全是为了天下百姓。

这个秘密后来解开,便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传说:当朝皇帝乾隆,原来是海宁陈家的公子,陈家洛正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两人面目极其相似,西湖畔初相遇,便互觉亲切,这乃是植根于血缘中的亲近。

随便吐槽一句,陈阁老的基因太强大,陈家洛和乾隆长得像也就算了,福康安竟仍然逼肖二人,可太不可思议了。

恢复汉家衣冠的大事,两兄弟之间,当然更好计议,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用骨肉血脉相维系,自然会比千句万句契约誓言更管用——起码于万亭和红花会群雄都是如此认为的。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江湖人士的zz水平和乾隆比起来,就像幼儿园和博士后的区别——只要不比奥特曼和光头强,一切都是天差地远。

最终,香香公主香消玉殒,红花会远避回疆,乾隆大获全胜,依旧为大清帝王,曾经念兹在兹的兴复大业,如一滴墨融入大海、如一只鹤腾入九霄。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提到了历史学家孟森的考证,然后这道题下面还有回答也提到了孟先生。

遗憾的是金庸只写了一个结论,说孟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是靠不住的,香妃为皇太后害死的传说也是假的”。

别的回答也只说,“乾隆帝不可能是海宁陈氏之后”。

这使人更加倾慕孟森先生的风采。

下面简单讲讲其人及其考证。

孟森,生卒年为1869-1937年,是清史学科奠基人。有《明史讲义》及《清史讲义》两本名作。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他对“帝出于陈”的详细考证文章应该是这篇《海宁陈家》,或许收于《明清史论著集刊》或《续刊》(查集刊目录无此篇,或在续刊之中。我没看到,不敢确言。),最近的版本是中华书局2006年版。

遗憾的是我手头并没有孟先生大作,虽然努力查阅资料,也终究不曾找到。

很遗憾。

我会努力找到这篇文章,然后再与诸君共享。

不胜惭愧。

精神胜利法,乾隆竟然是海宁陈家的后代?谁能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