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分享一個特殊的小方法,一個新的思路

無論是有兩三個孩子在家裡的,還是獨生子女在公共場所玩耍的,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孩子間發生矛盾的事情。

  • 這個不小心撞了那個;

  • 那個故意打了這個;

  • 兩個孩子為了同一個玩具搶的不可開交;

  • ……

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爭吵或打架了怎麼辦?

每每這時,家長往往比孩子更不淡定,尤其是認為自己孩子受委屈的那一方,更是急的跳腳。

因為孩子間的矛盾,大人間大打出手的也能偶爾見到。

每每這時,孩子們都忘了自己的小矛盾,看著吵來吵去的爸媽,嚇得不敢說話或者哇哇大哭,都是有的

如果孩子間發生矛盾了,怎麼處理會更好?

這一篇,分享一個特殊的小方法。

怎麼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分享一個特殊的小方法,一個新的思路

昨天剛剛給孩子們讀了一本繪本《長個不停的腿2》,給我的啟發很大。

當孩子們回到家,看到家裡又多了一本繪本,特別開心,馬上讓我給他們讀,而且我一邊讀他倆一邊笑。

這個故事講的是兩條大長腿,一個友好的,一個野蠻的,在街上相遇了,從開始的肢體鬥爭,變為技巧性的“撓撓腳心”,友好長腿就通過撓腳心的這個有趣有愛的小動作,讓野蠻長腿退了回去。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知道,有些矛盾不用非打個鼻青臉腫、分個高低勝負才行,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小辦法,輕鬆解決問題。

怎麼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分享一個特殊的小方法,一個新的思路

這不禁讓我想起來有一次我的兩個孩子打架的情景,與兩位長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的兒子淏仔七歲半,女兒玥玥五歲。

淏仔是個特別愛說的人,而且他有時會故意激怒玥玥,他說喜歡聽玥玥生氣時尖叫的聲音。當然,有時把玥玥惹急了,淏仔也會被玥玥揍兩下。

我儘量忍住我的急躁,不參與他們的爭鬥,讓他們兩個學會自己溝通協調,解決問題。

兩個孩子吵架了,一方或者兩方生氣了,誰瞅誰都不順眼,他們的解決方法大多是:

迅速分開,各玩各的。

等過一段時間後,等到一個契機再恢復友好。

當然,這個時間也不會很長,很少超過半個小時。

可有一次,挺有意思。

開始兩個孩子玩的挺好,後來淏仔又開始了故意激怒玥玥,玥玥很生氣,打了哥哥,一般進行到這兒,哥哥就躲開,或者不和妹妹玩了。結果,這一次哥哥也生氣了,還居然還手了。玥玥當然更氣,繼續打……

我在旁邊一邊忙我的事情,一邊忍著不去幹涉,一邊關注著他們的動靜。

也不知道是三個還是四個回合,兩個孩子都很憤怒,而我也快忍不住要上場時,淏仔突然對玥玥說了一句:“小妹,我們玩小粘貼吧。

玥玥聽了,居然像急剎車一樣,馬上停止了哭鬧,說:“好。”

然後,兩個人就突然間變得有說有笑,一起去拿小粘貼玩了。

畫風轉變太快,我根本反應不過來,看著他們的背影,哭笑不得。

怎麼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分享一個特殊的小方法,一個新的思路

就這樣一個激烈的衝突,被淏仔突然間說的一句友好的話語輕鬆化解了。

這個情景,真的像極了飽嗝先生給對方撓腳心的方式,輕鬆友好,又瞬間解決問題。

所以,將這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這個方法不一定隨時都可以用,不一定每次都有效,但可以給大家一個新的思路。

可以參考參考。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用這個方法,也可以家長主動用,讓孩子們從家長的行為中學到這個方法。

我們真的不用特別認真的幫孩子們分析誰對誰錯。

因為往往越分析越頭疼,大人們和孩子們的情緒也會越來越糟糕。

當孩子們發生矛盾時,大人們確實要時刻保持關心,但應當儘量忍住不干涉。

在孩子沒有影響到身體安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試著假裝沒看到,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 是爭取自己的權益?

  • 還是謙讓一些?

  • 還是與小朋友一起制定個玩具玩耍的規則?

  • ……

由孩子自己決定和把握。

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父母面對外面的一切。

當孩子在你眼前時,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鍛鍊,鍛鍊他的溝通能力和解決辦法的能力,這樣,當孩子長大後離開家,父母才能更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