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给清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1848
年清政府将上海老城和洋泾浜之间近千亩的土地划成了法国租界。

清政府设立“租界”的初衷是想把洋人“圈”起来,但他们不知道,洋人带来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对人有着先天的吸引力。租界很快就超越了曾经繁荣的上海老城厢,吸引了广东、江浙一带的人才与资金。

幸亏中国人有一项无人可比的天赋——学习。

1909年,“华界”长期积蓄的改革愿望终于得到释放,在总工程局的基础上,新的市政机构“上海城自治公所”诞生了,60名董事会成员经由纳税人会议选举产生。公所的第一项职责就是建立一支800人的巡警队伍和一个法庭,以及拥有独立司法权的法官。

事实上,“自治公所”也是一个民族色彩很强的组织,它成立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与租界当局竞争,希望介入更多市政工程,以阻止租界不断扩张的势头。

这些最具眼光的中国人已经建立了一个牢固的信念: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战胜西方。学习的内容,当然也包括现代城市建设与服务理念。

至于学谁,不重要。环境提供选择,文化决定导向。没有完美的制度,能吸引人来就是硬道理。在这个不大的“制度实验场”里,“吸引富商银行家的制度”和“盛产流氓与革命家的制度”,最终都走向了能发挥自己最大地缘优势的定位上。

1893年11月17日,在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的庆典上,出现了一幅标语:“世界何处不知上海?”

是年,上海人口近100万,到了1941年上海沦陷前夕,增长至390万,真正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