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岩茶的很多……

2018年6月9日,第二個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中國武夷山,“傳承者•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技藝製茶大會”盛大啟幕。

這是一場關於“傳”和“承”的技藝大會,其中的“傳”是指武夷巖茶最精湛技藝的持有者——現在的十八位“非遺”傳承人,而“承”則是那些繼承他們技藝的、未來還會將這些技藝發展發揚的弟子們。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這次活動的舉辦是武夷山市政府對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的推廣做的一次有益嘗試。在活動流程賽制上,重點在於講茶會環節的設置,在推廣方式上,線上直播和線下活動的聯動;在傳承技藝者方面,十八位弟子不僅講“手上功夫”,更不乏高學歷者來展示“智勇雙全”,都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看點。

以文化為牽頭,聯合武夷山的茶與旅遊的優勢產業,必將對武夷巖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產生“多贏”的作用。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 武夷山文體新局局長林建江、武夷山茶業局局長鄧崇慧、茶語網總裁張陽做深入交流

我們在講“非遺”的時候,到底在關注什麼?就這個問題,活動主辦方武夷山市茶業局局長鄧崇慧、武夷山市文體新局局長林建江與活動執行方茶語網總裁張陽做了深度的交流。

行業交流的提高和“巖茶粉”關注的需要

2006年5月,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武夷山市共評定了兩批十八位“非遺”製作技藝傳承人。這十二年裡,“非遺”傳承人秉承“傳、幫、帶”的責任和使命,除先後兩批的“非遺”傳人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一代的接班人。

據悉,在啟動儀式上,十八位“非遺”傳承人悉數到場,不僅如此,他們慎重挑選的一名徒弟也在此次啟動儀式上首次亮相。這是茶事活動史上最強大的陣容,大家對這次活動的重視可見一斑。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 十八位“非遺”傳承人和弟子現場合影

“日常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十八位‘非遺’傳承人之間、武夷山做茶人之間,都透露過希望彼此之間多交流、多切磋技藝的想法,大家希望有一個平臺,有一個渠道,尤其是在新一輩的武夷巖茶手藝人裡,這個想法更迫切。另外,官方平臺也想通過傳承人對自己製茶過程中經驗、體會的講述,來向更多愛好巖茶的茶友們做一次系統的宣傳。這次活動算是對大家心聲的回應。”鄧崇慧說。

為“非遺”貢獻“媒語”的力量

傳承是保護手藝最好的方式。

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效果的關鍵因素。

“在新時代背景下,無論是製作技藝,還是歷史文化,武夷巖茶的傳承都必須面向更廣大的普通消費者,這其中對年輕消費者的概念輸入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與弘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使更多百姓受益,讓其文化價值得以發揚,這不僅是傳承人的責任,也是我們宣傳媒體應貢獻的一份力量。”茶語網總裁張陽談及對“非遺”傳承的認識時這樣說道。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在這一點上,武夷山市茶業局和茶語網達成共識。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茶語網將聚集國內多方位的媒體宣傳方陣,採用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活動,進行多維度、深挖式的報道,以更新的視角、更新穎的內容呈現方式讓全國更多的茶友關注中國茶文化中的“非遺”技藝,瞭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獨特魅力。

絕不只是場鬥茶賽

這次製茶大會,按照活動賽制上的表述是:在全面講解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呈現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的全過程,展示“非遺”製作技藝手藝人風采。所以,這不僅僅是場鬥茶賽。

“作為致敬‘非遺’的製茶大會,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工藝的全過程展示是必須的,是對參賽者的重點要求。但是,我們希望新一代的武夷巖茶手藝人不僅吸收老一輩技藝的精華,還要能夠理解和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成為新一代武夷巖茶文化和技藝的傳播者。”鄧崇慧對十八位“非遺”傳承人的弟子們有很高的期待。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張陽還代表資深“巖茶粉”們發聲,表達了對武夷巖茶沖泡技藝講解的期待。“在我們的泡茶經驗裡,一泡好茶‘如何泡好’很關鍵,也很難,我們期待活動中對於沖泡技藝的分享。”

講茶會是最大的亮點

與以往活動相比,除9月份的現場展示武夷巖茶(大紅袍)的製作全過程外,講茶會環節是這次製茶大會最大的亮點。

“這十八位‘非遺’傳承人選出的弟子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碩士學歷的就有兩位,本科、專科學歷的也佔了一半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林建江說。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非遺”傳承人的弟子們整體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將對整個武夷巖茶行業的發展起到不可限量的助推作用。

“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媒體環境下,宣傳的方式不再侷限於文字和圖片,視頻、音頻等的效果甚至是爆炸式的。這些就對‘非遺’傳人的弟子們以及新一代的全部武夷巖茶手藝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敢於發聲,善於發聲。可以推出武夷巖茶的發言人,做出更專業更有力的發聲。”關於“講茶”的必要性,張陽如是說。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文化+”助推武夷茶文化發展

武夷茶歷史悠久,積澱著豐厚的茶文化。武夷山茶文化的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

“近年來,‘萬里茶道’‘申遺’推進工作積極開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武夷山作為‘萬里茶道’的起點城市,與沿線八個重要節點城市抱團,助推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成功。去年12月,‘萬里茶道’巡展首展在武漢舉行。今年11月,在第13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期間,‘萬里茶道’沿線重要節點城市代表將齊聚武夷山。”關於“萬里茶道”,林建江介紹。

“茶文化是武夷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部分,此外,武夷山的朱子文化、建盞文化等都讓世人仰慕。”講起武夷山的文化,林建江如數家珍。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茶文化作為武夷山文化裡最燦爛的部分,相關的推廣活動異彩紛呈。8月份將把‘互聯網+武夷鬥茶’推向全國各個分賽點,9月份的‘傳承者’製茶大會(簡稱)進入技藝展示的重頭戲部分,10月朱子誕辰888週年也有配套的茶文化活動,11月海峽兩岸茶博會召開,中國茶經濟年會也將在茶博會期間舉行。”對武夷山在今年下半年將要舉辦的重要茶事活動,鄧崇慧介紹。

在武夷山這座天然的茶莊園裡,以文化為牽頭,把茶、旅遊、體育、休閒融合為一體,“文化+”概念的實施取得傲人的成績——在茶與旅遊結合方面,如推出的“巖骨花香” 慢遊道、“岸上九曲”漫遊道等,深受旅遊消費者歡迎;茶與體育的結合,如武夷山國際越野賽、武夷山國際馬拉松等,在體育愛好者當中颳起一股“武夷熱”。

傳承者丨這場“非遺”集結大會,將會告訴你關於巖茶的很多……

“‘非遺’涵蓋的面很廣,但茶的跨界能力最強。當茶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去時,與世界發生聯結的可能性最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化,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實質上是與傳承人密切相關的。傳承代表的是原產地和核心工藝,傳承人代表著自律和相對標準,是一個群體的榜樣作用。”在對話的結尾,茶語網總裁張陽小結了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