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隸屬四川的漢中爲何劃歸陝西?


廢話不說,直接上地圖。


從地圖上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巴蜀地區四面環山,中間是個盆地,只有兩個出口,一是漢中,一是宜昌(大的門戶是荊州)。巴蜀地區如果佔據了這兩個地區,就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進可攻,退可守。巴蜀地區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物產眾多。所以巴蜀地區被稱為“天府之地”。

歷史上關於漢中和荊州的爭奪非常激烈。最著名的當屬三國時期蜀國的戰略:

(1)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守住巴蜀地區與湖北聯繫的東大門。

(2)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因為佔據了漢中,蜀國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亡四川的原因,也是抗日戰爭中選擇重慶作為陪都的原因。

漢中的風土人情與巴蜀地區更為相似,與陝西省的關中地區、陝北區域,風土人情則很大區別。

政府為了避免四川獨立,把漢中城市群劃分給陝西省,把宜昌(大荊州地區)劃分給湖北省。


師說歷史

漢中和陝西關中平原之間隔著巍峨的秦嶺,崇山峻嶺之間交通多有不便,為什麼漢中被劃入北面的陝西省,而不是南面的四川省呢?

我們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是位於秦嶺之南、米倉山之北的那塊盆地。

漢中北面的秦嶺山脈海拔非常高,橫亙在漢中和寶雞之間的山峰最高的太白山,主峰達到3767米。這個高度差不多是泰山的2.5倍高,比五嶽裡面最高的華山還要高1600多米,堪稱天險,知道諸葛亮北伐為何這麼難了吧。

漢中南邊雖然和四川也有米倉山相隔,但是米倉山最高的山峰在2000米左右,高度和秦嶺比起來就要低很多,大約相當於秦嶺高度的一半。一寸高一寸險,翻越秦嶺的難度要比翻越米倉山的難度大很多。

行政劃界中有個常用的原則是“山川形便”,意思就是說依據山川走勢來進行行政區域的劃分,這樣有利於同一地區的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

那麼為什麼漢中卻被劃入有秦嶺阻隔的陝西,而不選擇交通更為方便的四川省呢?是有歷史原因的。

漢中因漢水而得名,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從漢中一穿而過。在夏商時期,漢中有個褒國,位於漢水以北。春秋時期,那位傾國傾城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美女褒姒,就是來自那裡。

戰國時期,漢中北邊是秦國,南邊是蜀國。夾在兩大豪強中間,戰略位置太重要,所以命運比較悲催。今天被秦國佔領,明天又被蜀國攻破。後來,強秦藉助漢中這個跳板,滅了蜀國。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被封為漢中王,由此發家最終攻破長安,奪得天下。西漢時期漢中和安康作為漢中郡的一部分劃入益州刺史部。

東漢末年219年,劉備在漢中稱王,拉開三國序幕。當時的漢中地區大致分為武都郡和漢中郡,歸益州管轄。因為安康被劃入荊州,漢中郡的地盤相比漢初的時候變得小了很多。

一直到北宋和南宋時期,漢中都是和巴蜀在一起的。兩宋時期漢中歸利州路管轄,當時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kuí)州路合稱為“四川路”,後來就簡稱四川了。

也就是說,從夏商一直到南宋,雖然中間有一些小的變化,但是總體上來說漢中都是和巴蜀之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漢中行政區劃歸屬上真正發生大變化是從元朝開始的。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後,防止巴蜀之地造反,漢中作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連同安康一起被劃入陝西行省,從此蜀地北方門戶大開。

只是當時略陽那一片區域並未被劃入陝西行省,而是繼續留在四川行省之中。或許是想用這種犬牙交錯的形式,讓四川和陝西互相鉗制。

從元朝以後,漢中地區基本上就和陝西聯繫在一起了,略陽在明清時期也被一起劃入陝西省。這種行政區劃基本上一直延續現在,變化很小。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漢中都是和四川蜀地緊密聯繫在一起。從元朝開始卻被劃入陝西,雖然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會有一些不便,但從國家穩定方面來看,這是經過長期歷史檢驗的。


地圖帝

主要還是區域制衡之道,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歷史上的四川地區發生了太多的地方割據勢力,從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到明清時期的張獻忠,大大小小的政權交替,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的割據勢力,主要還是蜀地地形險要,而物產豐富,對外相對封閉,對內自給自足,所以才會產生如此多的割據勢力。

那為什麼又把漢中劃給陝西呢?從地形上看,漢中處於秦嶺渭河谷地之南,無論是地理、氣候,還是人文風物,漢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與關中平原差異較大。



自古以來,秦嶺曾經是不同行政區的天然界線。在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和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都將秦嶺南北分為兩個不同的地理區,前者屬巴蜀,後者為關中,兩者的物產、經濟、風俗、文化都很不同。

但在元朝統治四川以後,就將設在漢中盆地的興元路劃歸陝西行省。從此,漢中盆地和關中盆地就一直處於同一個行政區。元朝統治者做出這樣的改變顯然是出於軍事和政治上的考慮。在宋金對峙和宋元之戰中,秦嶺及四川盆地一直是宋軍憑藉有利地形長期守禦的戰略要地。將秦嶺以南的漢中劃歸陝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個完整的割據區。在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情況下,這樣無疑會有利於北方對秦嶺南部以至整個四川盆地的控制。明清兩代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這種劃分對維護由北向南的控制同樣有利的,四川盆地多次作為割據基地的歷史和“天下未亂蜀先亂”的現實危險更是統治者不得不顧慮的,所以就將漢中劃給了陝西。


觀海雲遠3006

漢中歷史上更多的作為省級行政區存在,華夏九州之一梁州,漢中郡,興元府……都是作為一級行政區的。至於屬於四川其實毫無根據可言,我知道有人會說短短几十年的蜀漢和前蜀後蜀,那我下面就說說。三國時期漢中是屬於劉備的蜀漢,四川≠蜀漢,那時的蜀漢包括現在的漢中,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如果說漢中歷史上隸屬於過四川,那能不能說成都在唐朝隸屬於陝西?成都在明清時期隸屬於江蘇,河北?。前蜀後蜀都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也沒啥好說的,可以說屬於四川,原因是前蜀後蜀都是以現在的四川部分所佔總面積的絕大部分。但這短短几十年和漢中作為省級行政區的千年相比,毫無代表性可言。而且大禹分九州的時候,梁州下轄四川大部,重慶,貴州部分……能不能說四川曾經屬於漢中?

由於漢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元朝時期被劃分到陝西省,歷經明清到現在也屬於陝西省,但陝西這個省真的很尷尬,陝西是全中國從文化,地理……差異最大的省沒有之一。這個省完全是硬拼湊而成,各自有各自的打算。西安想通過關中城市群帶動關中城市,榆林卻和內蒙一些城市建城市群,漢中則想依託在西三角的中心位置來發展。說到漢中與陝西就不得不說漢中與西安,西安作為一個落魄的皇城,想盡千方百計來使西安能有當年長安那樣強大,然而西安卻打錯了如意算盤。西安這幾十年除了向漢中無情掠奪幾乎沒做啥好事。下面盤點一下西安做的一些“好事”:

①掠奪漢中的珍惜野生動物。漢中作為秦嶺熊貓最多的市,保護中心不建在佛坪建在周至可見西安那噁心的嘴臉,再說一句,那個什麼垃圾中心的熊貓幾乎全是從佛坪洋縣拉過去的,養到現在養死了多少隻以為別人不知道嗎?朱䴉,朱䴉強行往周至拉,然後強行在關中地區野放,我不知道關中地區河溝裡能有幾條魚,但我知道關中比漢中冷的多,河水會結冰,朱䴉有沒有餓死的心裡沒點逼數嗎?

②掠奪漢中的水資源。南水北調畢竟不是從漢中上游引水,但引漢濟渭對漢中來說就是災難了,大壩淹沒了洋縣佛坪多少土地,更可惡的是它們竟然還在漢臺區的水源地褒河上游建壩,直接把水引到關中,真的是喪盡天良。

最後還是希望西安早點直轄吧,漢中也不必再受苦,西安也能有一個超越成都的可能性,總之這樣對雙方都好。


stronger25713258

這個命題實在不妥,好象陝西和四川都不願意要漢中似的,其實漢中的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通往成都的咽喉要道,當年劉備派大將魏延守漢中,和曹操捨不得丟棄漢中,只因屢戰屢敗不得而舍之,足見漢中在軍事上戰略位置多麼重要性。



漢中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從中穿過,歷史上之所以要把漢中劃歸陝西,或與四川分離,主要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考慮。由於古代政權中心都在北方,具體一點就是秦嶺以北,把漢中從四川分離,有利於從政治上和軍事上控制四川,使四川失去北方屏障,不敢輕易與北方政權對抗和為敵。

如果把漢中劃歸四川,就會導致三國時期蜀國和魏國以秦嶺為界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歷史上以秦嶺為界形成南北分治的還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整整南北分治了五百年之久。



鑑於此考慮,宋以後的朝代為了有效地控制四川,有意將漢中從四川剝離,劃歸陝西,防止以嶺分治的局面再次重演。

當然把漢中劃歸陝西還有地理位置、行政管理和經濟等方面原因的考慮,特別是現在,雖然漢中和關中隔著秦嶺,而且漢中與四川方言和生活習慣上非常接近,但畢竟漢中距離成都較遠,加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四川在對漢中管理上確實也不方便,故最終還是把漢中劃歸陝西管理。


知未是也

山河形梗、犬牙交錯,確保古代中國中央政府以最低的統治成本保持一個大型帝國的統一,幾千年來,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有龐大國土卻長期保持統一的國家。

類似的情況還有,江蘇安徽為何南北要劃一起,大興安嶺的通遼為何劃給了內蒙古,湖州劃給了浙江,宜昌劃給了湖北,徐州劃給了江蘇,天水給了甘肅,岳陽給了湖南,石首給了湖北。

再回到問題,古代中國,論山川險固,非四川莫屬,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要據蜀自立,東必守江陵,北守漢中,據江陵可擁巫山之險,守漢中可託大巴山之險。2個口子堵住了,四川才能安全,古代中央只要重兵屯守漢中,就不怕四川造反。

漢中這個城市在南北地理中的位置很重要,漢中相當於中國南方的向北突出部,其背靠四川大糧倉,又能左右伸縮,聯絡隴西荊湘,流通戰爭資源,呼應關中、中原等主戰區戰事,漢中這塊樞紐位置,古代朝廷怎麼也不可能給四川。


雲中史記

漢中在有行省制度以來,從未劃歸四川省管轄!自元朝以來,一直在陝西省的管轄之下。因此提問者是不懂歷史的無知妄說。


漢中是陝西的省轄市,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它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漢江從中流過。劉邦起初被項羽封在漢中,因此這裡是漢民族的發祥地。中國歷史上有九個地方被稱為"天府之國",漢中為其中之一。


漢中古時曾被古蜀國統治,後被秦國奪回,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這裡發生了大大小小几百場戰爭。它位於由陝入川的咽喉部位,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漢中由於長時間和古蜀國有聯繫,因此這裡的人們的語音也近似於川北的口音,使得初到這裡的人們誤以為這裡屬於四川。

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元朝時為了防止四川關起門來鬧獨立,這裡被劃到陝西,一直到今天,都歸陝西管轄。漢中的經濟比起鄰近的四川廣元要強之幾倍,這不得不說這是漢中的運氣吧!倘若當初被劃到四川,那麼現在還不知怎樣!因此漢中還是在陝西好點。




行雲流水1437995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一個國家統治需要的結果。有句話叫:天下未亂蜀先亂。就是說四川地區很適合起兵作亂,又容易做大還不容易鎮壓。

巴蜀之地,東西南北都有山阻隔,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防禦牆,四川盆地,天府之國,易於後勤糧草的籌集。就像漢高祖劉邦,依靠漢中盆地可以和項羽硬鋼,最後奪得天下。

巴蜀之地已經有很好的條件了,再加上漢中這個好地方,那豈不是更加的難以控制。所以為了穩定和削弱巴蜀的力量,分出漢中,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盛世打雜

元朝為了防止地方勢力,有意不按山河地理形式劃分行政區域。就是把一個行政區域戰略要地故意劃分給別的行政區域,這樣想形成地方割據獨立勢力就比較不容易。簡單的說就是把你家大門劃給鄰居家,你在家想說點悄悄話,鄰居都聽得見,這樣就沒法自私自利了。

這種劃分有效的遏制住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從元開始明清直到現代都延續了這辦法。我們現在看元以前的地名總感覺陌生,而元以後的地名就多少感覺很親切熟悉的道理就是這個。畢竟元以前區域劃分是什麼郡、州、路、府什麼的。

這其中劃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中劃給陝西。其他還有:徐州劃給江蘇,徐州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省會,可實際把徐州劃成了四省交界。還有南京的劃分,明明在江南非得管江北,而在江南南京周圍的戰略要地都給了安徽、浙江。這種案例其實每個省基本上都有。別感覺大驚小怪。


沙中土大溪水

不應該說成把隸屬四川的漢中劃歸陝西,應該說把各方面更接近四川的漢中劃歸陝西。

因為漢中在歷史上漢中很長一段時間是獨立的省一級行政區,不歸四川管,也不歸陝西管,極少有漢中歸四川管的情況。從元朝過後漢中就一直跟著陝西混了,這主要是考慮到防止割據,利於統治的目的。

由於秦嶺的分割,關中地區和漢中地區在文化風俗,物產經濟等各個領域都很不相同,而漢中和四川盆地卻更相近,一旦四川有變,漢中也很容易被策反或被直接佔領。

元朝統治者考慮到秦嶺這個天然的戰略要地是割據政權長期據守的有利條件,遂將秦嶺以南的漢中劃歸陝西,是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漢中也受到北方政府的掣肘,四川不易形成一個完整的割據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