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上市的佳兆業物業,能拯救高負債的母公司嗎?

從“黃金十年”走向“白銀時代”,房地產行業天花板漸現,各大房企為了保持增長紛紛開啟轉型之路。趁房企物業板塊上市潮流,佳兆業集團也將物業板塊分拆,推向資本市場,郭英成也將迎來旗下的第六家上市公司。只不過,這家頗為依賴佳兆業集團,自身體量也不算大的物業公司,能給佳兆業集團帶來的想象空間可能並不如郭英成認為的多。

獨立上市的佳兆業物業,能拯救高負債的母公司嗎?

6月22日,佳兆業集團發佈公告稱,已向聯交所遞交表格,申請佳兆業物業股份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將物業股份拆分獨立上市。

據悉,佳兆業集團現在擁有佳兆業物業98.6%的權益,待後者按計劃完成上市後,佳兆業集團將擁有其不少於50%的權益。佳兆業物業仍為佳兆業集團的附屬公司。

6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佳兆業物業的上市申請。在此之前,港交所已經擁有了多家物業服務公司,包括綠城服務、中海物業、彩生活、雅生活、浦江中國、中奧到家、祈福生活服務等。

過度依賴集團項目

1999年,伴隨著佳兆業集團的成立,佳兆業物業板塊也同步誕生。

截至2017年底,佳兆業物業的物業管理服務遍佈12個省、市和自治區的36個城市,在管建築面積共2400萬平米。佳兆業集團開發的住宅項目在其中佔據絕對多數。

據申請文件顯示,佳兆業物業掌管了所有由佳兆業集團開發的住宅項目,佔其總在管建築面積逾八成。

由於佳兆業集團的穩定支持,佳兆業物業在2015-2017年間實現了穩定增長,數據顯示,3年間,其收益分別達到4.78億元、5.39億元、6.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8.3%;毛利潤分別為1.65億元、1.62億元和2.05億元。

截至2017年底,佳兆業集團的土地儲備約為2190萬平米,2017年新落成的建築面積約為430萬平米。

這為佳兆業物業後續發展的提供了較強動力的同時,實際上也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單純依靠母公司能提供的管理規模,很難與其他物業服務公司從母公司獲得的相比較。

數據顯示,6月初上市的碧桂園服務,其在管建築面積已達到3.3億平方米,其市值也已達到250億港元,2017年的收益逾31億港元。同樣依靠的母公司雅樂居的雅生活,其2017年年報顯示,接管雅居樂開發項目佔總在管建築面積的53.9%,2017年在管總建築面積達到7833.5萬平方米,去年收益達到17.61億元。

而首批赴港上市的彩生活,採用輕資產模式,目前在管建築面積已達9億平方米,可謂遙遙領先。

此外,佳兆業物業的業績整體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但仔細來看,毛利率則整體呈現出略微下滑的趨勢。

獨立上市的佳兆業物業,能拯救高負債的母公司嗎?

據佳兆業物業招股說明書顯示,其業務主要分為物業管理服務、交付前及顧問服務業務社區增值服務、只能解決方案服務,前兩者為其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不過,這兩項主要業務的毛利率在2015-2017年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並使其整體毛利率從34.6%降為30.5%。而同期,碧桂園服務的毛利率則從30.6%上升為33.2%。

值得一提的是,佳兆業物業的負債率也不低。截至2017年12月底,其總負債8.86億元,負債率較上年的逾200%有大幅下降,但仍達到106%。

融資新通道

不過,對於現在的佳兆業集團來說,佳兆業物業究竟能否成為行業領頭者或許不是那麼重要。據佳兆業集團此前的公告顯示,“分拆物業可以使物業公司直接接觸資本市場以進行股份,或債務融資,為其現有業務及未來擴充提供資金。”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佳兆業物業並未像其他物業公司一樣選擇“介紹上市”,而選擇了直接IPO,後者需要發行新股,募集資金,“這從側面反映出佳兆業物業對募集資金的需求更大。”

事實上,近來房地產行業全面進入存量時代,各地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也全面收緊,行業完全進入了“白銀時代”。同時,隨著金融去槓桿政策的深入,房企融資難問題愈發凸顯,解決現金流不足、資金緊張等問題,而分拆物業板塊,單獨上市,無疑為房企開闢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對佳兆業集團來說,更是如此。幾年前,在“鎖盤”危機、郭英成遠遁香港、債務違約的連鎖作用下,這家“深圳舊改之王”一下子揹負了約650億的債務,一度陷入了生死邊緣。

不過,伴隨著郭英成的迴歸,停牌了700多天的佳兆業一次性發布了2014年至2016年之間積欠的5份業績報告,終於在2017年3月27日,獲得了復牌的機會。復牌首日,佳兆業股價衝高,盤中漲幅一度逾80%。

佳兆業通過近兩年的經營,順利扭虧。2017年佳兆業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金額447.1億元,同比上升49.8%;實現營業收入327.8億元,同比增長84.4%。淨利潤從2016年的-3.48億元增至2017年的30.44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佳兆業擁有舊改項目儲備佔地面積約2400萬平方米,其中深圳佔比約37.2%,廣州佔比24.1%。

然而,隨著深圳進入存量房市場,舊改項目業主要價高,利潤低,紅利期已經終結。據佳兆業2018年一季報顯示,佳兆業平均售價約為每平方米15729元,按年減少約4.7%。

事實上,佳兆業在2013年時,淨利潤就已達到27.8億元。“消失的兩年”對佳兆業的影響可見一斑。

不過,除了業績上的“停滯”,佳兆業集團如今依然面臨著的負債壓力則是更大的問題。

據佳兆業集團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其資產負債率高達85.9%,總借款約1112億元,有息負債加權平均融資成本為8.27%。其中約22.2億元須於1年內償還,約179億元須於1-2年內償還。此外,還有大額境外債將在2020年迎來第一批償還期。今年5月,佳兆業又被曝光拖欠4億元的股權轉讓款。

不算明朗的發展前景,給佳兆業的市值造成了不小的下滑壓力,目前其市值已經跌到了203億元。

主業遭遇天花板和高企的債務或許就是佳兆業集團不斷“買買買”,從舉牌美加醫學,到收購A股的互聯網公司明家聯合,從買下南太地產17.7%的股份到爭奪血液製品公司ST生化的股權,佳兆業集團的多元化佈局遍佈大健康、互聯網、傳統的地產,在實現多元化佈局的同時,也尋求更多的融資渠道。

物業板塊的拆分上市,自然也是佳兆業集團拓寬融資渠道的方式之一,只不過,佳兆業物業較同行來說相對遜色的增長,以及後方潛在的萬科、富力的物業板塊,佳兆業物業能給市場、給集團帶來多少想象空間,能否解救高負債的母公司,尚是一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