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攻克難關,國產航母下水時間大大提前!

回顧這些年我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可謂是在曲折中前進,進而碩果滿滿。許多項目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像東風41導彈,殲20隱身戰機,國產航母等便是眾多輝煌成績中的典型代表。可能我們很多人都能叫出這些先進裝備的設計者的名字,因為他們是當值無愧的主角。不過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問題,這些先進裝備之所以能成功問世,除了那些“主角”的努力外,還需許多“配角”的搭配,才能演繹“成功”這齣好戲。其中的重要“配角”便是潘際鑾。

九旬老人攻克難關,國產航母下水時間大大提前!

潘老是我國焊接領域的第一人,是我國焊接專業的開創者。九十歲的潘老發明了無軌電磁自主爬行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問世,成功解救了在高危崗位工作的焊接工人,更為重要的是它解決了高強度鋼難以焊接的問題,而且它還能在垂直或者彎曲的複雜環境智能準確焊接。潘老的技術成果成功地運用在了遼寧艦的改裝和國產航母的建造上。並且還讓國產航母的下水時間比國外專家預言的時間提前了三十年!

九旬老人攻克難關,國產航母下水時間大大提前!

聽到這裡也許你會覺得我誇大其詞,簡簡單單的焊接工作能耽誤航母下水那麼長時間?隨便找一個焊接師傅,不分分鐘把這工作幹好?若是你果真這麼想,那你就錯了!軍用級別的鋼鐵可不像普通民用的那般。民用的鋼鐵,普通的焊接工人當然可以把它焊好。但是像航母,坦克,導彈等用的鋼材技術含量可就高了!並且工作環境很危險,並不是普通的焊接工人能勝任的,就連一般的高級技工也無法勝任該工作。舉個例子,焊接大型合金鋼罐體,工作環境必須是200攝氏度才能保持焊接密封。但是一般我們人體的耐溫極限是50攝氏度,要想在200攝氏度的環境中工作,焊接工人必須穿上特製的石棉服才能在這環境中工作一小會,不到半小時便有可能因失水過多而昏迷。

九旬老人攻克難關,國產航母下水時間大大提前!

在這種情況下。潘老發明的機器人就大顯神威了,兩百攝氏度的環境對它來說根本不算事!並且它還能解決航母強度太大而難以焊接的問題。更值得驕傲的是它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讓那些國外預言我國航母要至少推遲30年才能下水的專家閉上了他們的臭嘴!看到了潘老的機器人這麼厲害,西方國家又想起了老套路!既然你的技術這麼厲害,那麼我買!可是就算西方國家踏破了門檻,潘老就是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