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不喜欢仁宗,为什么在位时没有易储?

于梦林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历史的最大诡异在于,明仁宗在位十个月而亡,如果明成祖多在位1年。就要面对当当年和他父亲 一样的局面。是立太孙。还是立朱高煦。这是题外话,不在讨论之列,我们来说说明成祖为何不易储。


明成祖不喜欢朱高炽是肯定的,因为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行动不变。明成祖马上皇帝,而朱高炽的行为实在和自己差的太远。所谓不类己。不得自己的喜欢。但明成祖也知道。朱高炽深受文官的拥护和支持,而国家却要依靠文官和士大夫来治理。让朱高炽继位就是必然的选择。知子莫若父,明成祖虽然很喜欢朱高煦,也知道朱高煦得到了功勋集团和武将的支持,但朱高煦脾气暴躁,智商能力都不如朱高炽。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朱高煦就是一个政治低能儿。如此愚笨的人的确不是当皇帝的材料。


再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位必须是嫡长子继承,明朝皇位继承基本上很平稳。没有汉唐皇位继承那么血腥残酷!就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遗训。而明成祖靖难之役举的旗号就是建文帝违反祖制,如果自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易储,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而靖难之役所举的旗号就可笑了。而高炽作为太子处理国事公允,勤政爱民颇得内阁的赞赏和支持,所作所为没有过错和僭越,无理由废立太子动摇国本,实在是不应该。而且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后来 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对这个大孙子钟爱异常,朱高炽之所以没有被废,一半的原因是依靠了朱瞻基。


但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月就驾崩了,但他开启了‘’仁宣‘’之治。这一段时间是明朝的辉煌时代。


清水空流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朱高炽极有军事才能其功相当于汉初萧何、唐初李建成。

朱棣造反后,老二朱高煦随父从征,高炽留守北平燕王府。朱允炆派李景隆率五十万南军来端朱棣的老窝,北平一失,不仅朱棣就会失去最后的根据地,还会动摇整个前方整个部队的军心,如同关羽荆州被吕蒙偷袭后,指挥襄樊战役原本顺风顺水的关羽所部立马溃散。

朱棣离开北平北伐时,把北平的守卫任务交给朱高炽,说:“我把城池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待我大军归来之日即是全胜之时。"李景隆再蠢,手头也有五十万之众。李景隆差点攻破顺城门,注意是差点儿!正在守军溃散之时,燕王大将梁明赶到,整顿部队加入防守,城中部分女人也上了城楼,顺城门暂时脱险。正当李景隆认为攻破北平只是时间问题时,城内守军连夜越城而出,杀得李景隆大军后退十里!

朱高炽又利用十一月天寒特点,让手下往城池上不断浇水,第二天北平就成冰城,李景隆只能望冰城兴叹!朱高炽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唐朝安史之乱时独守孤城的张巡,明朝守南昌的朱文正!

朱高炽虽是身有残疾的瘸子,冲锋陷阵他不如弟弟朱高煦,但谋略远胜弟弟。

二、朱高炽是嫡长子,除了身体有点残疾(这不是他的错,朱棣应心怀内疚。),没任何过错。

中国到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已深入民心,不好轻言废立。秦朝、隋朝废长(秦废扶苏,隋废杨勇)立幼(秦立胡亥、隋立杨广)亡国之痛,也让朱棣仿佛有切肤之痛。

三、朱高炽极有政治天赋。

他执政仅一年,他下令赦免靖难时允炆朝忠臣的家属们,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他还在朝堂里公开说: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是忠臣,无愧于仁宗的仁字。他恢复生产、勤于政务,慧眼识英才,重用三杨。

四、黑衣宰相姚广孝、《四库全书》主编、大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三杨等文官集团的死挺。

姚广孝是朱棣造反的首倡者、最得力的狗头军师,和武将张玉并称朱棣的左膀右臂,朱棣对他极为敬重。他临死前向朱棣提出要求:释放策划朱允炆出逃的溥洽。朱棣也居然应允了。他力挺太子朱高炽,也进一步巩固了太子的地位。

五、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给他巩固地位加了分。

朱瞻基因极有政治、军事天赋,深受朱棣喜爱。朱棣在亲征蒙古时,也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亲自指导,如康熙爱孙子乾隆。朱棣对朱高炽的忠诚、能力本就认可,只不过朱高炽长得有点儿对不起观众而已,而圣孙朱瞻基让他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没一个不舒服。

六、朱高煦的自我作死,又给朱高炽加分。

客观地说:朱高煦跟着父亲造反,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也深受武将们的喜爱。

朱棣和他父子战友情深,也心怀歉意,如危难时,曾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哥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吧!到后来成了空头支票。高煦功劳大,又是武将出身,没文化真可怕,不会韬光养晦,飞扬跋扈,有时也难免口出怨言,自然与太子位越来越远。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分主客观来说吧

首先是主观,朱高炽除了外貌不咋样之外并没有什么大缺点,不论是作为儿子还是哥哥,他做的都没毛病,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外圆内方的人,在他父亲朱棣“尸骨未寒”之际,他便为齐泰,黄子诚等人平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事情,要知道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最重要的性格之一就是外圆内方,即表面对臣下和蔼,感知民间疾苦,而内心是明事理的,我认为对的事情我一定要做,没人能阻挡我。典型的就是汉文帝,因此,朱高炽是个好皇帝,不论是朱棣还是诸臣都看的出来。

然后是主观

1.自古嫡不立长,国家必乱。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教训带来的结果。有许许多多的政权由于立幼废长走到覆灭边缘,因此,无大错的朱高炽很难被废。

2.朱高炽立有战功。靖难初始,朱棣去宁王处借兵,临走时将守卫北京的重任交给了朱高炽,当然他也没辜负他老爹的期望,北平在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的洪流冲击下岿然不动,为朱棣的靖难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朱高炽功在社稷,难废。

3.大臣助力。不论是号称靖难第一功臣的姚广孝,还是后来号称明代第一内阁的三人组“三杨”都是朱高炽的忠实拥护者,当然其中少不了“天下第一才子”解缙,虽然这老兄下场不大好,但他在这场立储之争中确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4.朱高煦自己作死。这二货仗着父亲的宠爱,到处惹是生非,不仅不爱护兄弟,还觊觎地位,在被曝光之后就被剥夺了决战资格,最大对手倒台,朱高炽即位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综上所述,朱高炽自己比较牛,队友比较猛,命好,加上对手太菜,成功地登上了地位,开创了“仁宣盛世”。


NARUTOKING

对于皇帝来说,立嗣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了国家日后的命运,所以皇帝一旦立了太子,基本不会改,毕竟这关系到国体。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满意自己所选的接班人,像朱棣就不满意自己的世子朱高炽,因为他这个儿子不像他一样骁勇善战,朱高炽还是个大胖子,身体非常不好,可为什么朱棣没有易储呢?


朱棣是喜欢朱高煦的,因为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跟着朱棣南征北伐,颇有朱棣的风韵,所以朱棣疼爱朱高熙,觉得他是最像自己的,朱棣有过改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想法。但是,现实把他的想法打灭了。因为朱高炽有着朱高煦没有的地位,朱高炽是嫡长子,在封建社会中,皇家是非常重视嫡长子的,而且朱高炽还是朱元璋钦点的。再者,朱高炽因为从事文职,结交了很多翰林学士,文官大多推崇朱高炽当太子,虽说朱棣善武,可他也不能忽视文官的请求。况且朱高炽监国时,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实力,当时,李景隆率军攻打北京城,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可见朱高炽能力也不弱。而且还有一招大机,使得朱棣放弃了易储的想法,就是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朱高炽虽说身体不好,可他有个好儿子朱瞻基,他深得朱棣的喜爱,朱棣一看解缙这样说,又想到朱高炽也没有那么差,就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了。

由于在靖难之战役中,朱棣曾多次许诺要立朱高熙为储,所以当结果出乎他所料时,朱高煦的祸心也逐渐显露出来,甚至到最后还起兵造反了。


历史百家争鸣

因为他喜欢他的大孙子朱瞻基,其实永乐的三个嫡子都是徐后亲生,无所谓就特别偏爱哪一个,无非是因为高炽身体差一些,但这恰恰也给朱瞻基上位制造了条件,无端易储对永乐大帝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名声,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了一家父慈子孝的名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