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爲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這哥仨擱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能開創一番偉業,這樣國士無雙的人才偏偏都被劉邦所用,劉邦不想得天下也難啊。雖然他們仨能耐都很大,但他們都懼怕劉邦,當然劉邦也忌憚他們。所以,他們仨沒有一個得到過劉邦的信任。韓信造反失敗被殺,蕭何也常遭劉邦猜忌,還要敗壞自己的名節來保全自己。張良能夠洞悉劉邦的心思,但也僅僅是明哲保身罷了,劉邦並沒有完全信任張良。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為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在劉邦心中有一個人生信條,那就是有困難找張良,張良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四處為劉邦排憂解難。可是那又怎樣呢,張良始終不是劉邦最信任的那批人。劉邦最信任的還是從沛縣起,跟著自己打江山的那群混混,樊噲、周勃、夏侯嬰等等。劉邦是一個鄉土情結比較重的皇帝,所以對跟著自己並肩作戰的發小格外照顧,甭管這些人是否有功勞,漢初封王封爵的時候,第一批受封的功臣就是沛縣那群地痞。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為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劉邦也曾想厚待張良,準備包個三萬戶的大紅包給張良。但是在張良看來,劉邦封的萬戶侯,既是紅包也是炸藥,弄不好得把自己炸個粉身碎骨。劉邦的確要厚待張良,但三萬戶的侯爵肯定是高了,這無疑是在試探張良,接了劉邦的重賞,必定後患無窮,不接那就不給皇帝面子了。張良退而求其次,拒絕了齊地富庶的三萬戶,而選擇了窮鄉僻壤的留縣當自己的封地,這樣既保全了劉邦的面子,也表達自己淡泊名利的志向。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為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你說張良不想做萬戶侯嗎?張良肯定是想的,只是他不敢,沛縣的老鄉們都沒幾個敢接萬戶侯的爵位,他張良一個外鄉人哪裡受得起這份恩寵。不過以張良的功勞,肯定是受得起的,智鬥鴻門、下邑奇謀、虛撫韓彭等等,哪一條都足夠讓劉邦跪在張良面前,磕頭叫三聲爸爸。不過他跟劉邦的關係畢竟沒有那麼親密。在劉邦看來,張良並不是一心一意向著自己,至少張良還給韓王信留了一片忠心。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為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張良本是韓國貴族,秦末亂世中,他的首要目的還是復興韓國,給劉邦出謀劃策,只是張良的業餘愛好。劉邦在投奔項梁的途中偶遇了張良,兩人的蜜月期並沒有維持多久,張良就又踏上了復興韓國的征途。劉邦入駐咸陽、項羽分封天下,兩人再度聚首,可惜來不及增進感情,張良又回到了韓王信的封地。這就給劉邦留下一個印象,張良只是一個半路上車的好員工,不是自己初創時期的元老。留下這樣一個印象,連發小都懷疑的劉邦,自然不會太過信任張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